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安徽出臺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為貧困、重病、殘疾等未成年人提供家庭教育幫扶和指導,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為留守兒童與父母溝通互動提供便利……近日,《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在安徽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上獲得表決通過。《條例》注重對特殊困境未成年人提供關愛救助,指導特殊家庭履行家庭教育義務,將于9月1日起施行。

            為留守兒童與父母溝通提供便利

            《條例》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特殊困境未成年人關愛救助機制,組織民政、教育、衛生健康等部門,為留守、流動、貧困、重病、殘疾等未成年人提供家庭教育幫扶和指導。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流浪乞討或者離家出走的未成年人、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服刑或者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的未成年子女等群體的特點和需要,在家庭教育方面提供必要幫助。

            當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問題比較突出,《條例》進一步細化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措施,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措施,組織開展針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心理輔導等活動。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為留守兒童與父母溝通互動提供便利;通過定期走訪、全面排查,了解留守兒童委托照護情況,發現受委托人缺乏照護能力、不能有效履行照護職責的,應當及時通知留守兒童的父母,由其要求受委托人履行照護職責或者委托其他有監護能力的成年人代為照護。

            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很多家長想要做好,卻往往使錯勁,不知道如何開展。

            《條例》考慮到家庭教育需求,規定幼兒園、中小學等學校的家長委員會可以通過學校邀請有關人員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幼兒園、中小學等學校應當建立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制度,完善家庭教育指導機制,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納入教職工業務培訓內容。

            不同年齡階段的未成年人,生理、心理變化和認知能力、思想狀況不同。相應的,教育指導的側重點也不同。

            《條例》明確,幼兒園應當重點指導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幼兒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和活動環境,培養幼兒良好習慣。小學應當重點指導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督促未成年人學習自我保護知識和基本自救技能,加強體育鍛煉,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和公益活動,養成良好習慣。

            《條例》還明確,中學和中等職業學校應當重點指導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開展社會生活指導、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增強未成年人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

            依托網絡家長學校提供指導課程

            《條例》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促進家庭教育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組織實施家庭教育指導大綱,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城鄉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家庭教育工作隊伍專業化水平。同時推進家庭教育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建設,依托網絡家長學校免費提供家庭教育指導課程和資源,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對于婚姻登記機構,在辦理婚姻登記時,應當通過現場咨詢輔導、播放宣傳教育片等形式宣傳家庭教育知識,提供家庭教育指導。

            對于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應當對接收的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遭受監護侵害、暫時無人監管等未成年人進行臨時照料,為其提供心理疏導、情感撫慰等服務。

            《條例》還明確了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家庭教育義務的法律責任,由其所在單位、未成年人就讀學校(幼兒園)、婦女聯合會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相關單位和組織予以勸誡、制止、批評教育。

            本報記者  范天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家庭教育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