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北京密云水庫建成60周年的紀念日。作為北京重要的水源地,密云水庫如何保持水質則成為重中之重。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2019年密云水庫最大蓄水量達到26.8億立方米,為近21年來最好水平,水質持續穩定在地表水Ⅱ類標準。同時,2019年,密云水庫檢測到浮游植物168種、浮游動物119種、底棲動物17種、大型水生植物15種、魚類42種、兩棲爬行類8種、濕地鳥類24種。經對密云水庫多年水生態監測數據分析,密云水庫生物多樣性良好,生態系統結構穩定,處于健康狀態,健康評分由2015年的84.4分提高到2019年的87.76分。
從供水灌溉到保水涵養
密云水庫增加新功能
前段時間北京一場暴雨過后,密云水庫一口氣喝下1210萬立方米的水,相當于喝下了6個昆明湖(昆明湖水量為200萬立方米)。而對于密云水庫的管理者來說,“相當于多少個昆明湖水量”這個形容多少有點兒“小氣”。據了解,1960年,密云水庫建成時,總庫容達到43.75億立方米,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5788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計為京津冀供水390多億立方米,其中向北京供水約280億立方米,年均供水量6.5億立方米。
“密云水庫建成以來,功能經過多次變化,但保水、供水和防汛,一直都是不變的主題。” 密云水庫管理處主任劉大根說,“從供水這方面講,蓄水肯定是越多越好;但從防汛角度來看,又不能超過邊界,二者得權衡才能實現雙贏。”而在南水進京之后,密云水庫的功能又出現了轉變。劉大根介紹,2015年9月南水入庫,密云水庫蓄水量逐步增加,成為城市戰略儲備水源,現向北京城市供水量僅為過去的64%。
“但它又有了新的功能:成為南水北調來水調蓄庫,戰略地位愈加凸顯。實際上,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南水北調北京段干線檢修期間,密云水庫又恢復成為北京城市供水的主力水源,累計向北京城市供水近6億立方米。密云水庫就是這樣能招之即來、來之能戰的!”劉大根表示,在未來,密云水庫供水和防汛這條主線不會改變。
2021年實現上游
建成180條生態清潔小流域
60年來,密云水庫通過多項舉措,確保清水下山、凈水入庫。水庫水質一直保持在國家地表水二類標準。其中,市水務局就在推動上游來水的清潔方面下足了功夫。2016年以來,北京市共支持河北省1.98億元資金,用于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600平方公里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2018年,北京市與河北省建立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018和2019年本市共落實生態補償資金5.8億元。
本市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持續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推進密云水庫上游流域范圍內延慶、懷柔、密云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在已完成94條的基礎上,2019年新建13條。市水務局表示,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到2021年實現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北京境內建成180條生態清潔小流域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密云水庫將全流域協同做好水源保護工作。北京市與河北省共同編制了《京冀密云水庫水源保護共同行動方案》,即將正式印發實施。方案計劃通過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工作定期會商機制,加大各項水污染防治與水源保護措施的實施力度,實現密云水庫水生態健康狀況穩定向好的目標,為首都水安全提供支撐保障。
強化依法保水
密云水庫10月前監控全覆蓋
在依法保水方面,2016年本市打破市區界限和部門界限,將涉及密云水庫執法的水庫管理處和區環保、農業、國土等8個部門的90名執法人員集中統籌,組建密云水庫聯合執法大隊,全權負責水庫執法工作。2018年,密云區成立密云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將區級部門涉及密云水庫一級保護區的131項涉水執法權統一授予綜合執法大隊,執法能力顯著增強。密云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宇興評介紹,目前密云已建立完善區、鎮、村三級保水體系并配備保水力量
為防止人員進入庫區,庫區周邊還建設了300公里長的圍網,實施庫區封閉管理。水庫的一級保護區還被細分成160個網格,2000多農民通過“綠崗就業”成為庫區的“保水網格員”。宇興評說,除了人防、物防,技防也很重要。目前正在建設由390多個攝像頭組成的密云水庫智能監控系統,預計10月前正式投入并使用。屆時,密云水庫將構建起人防、技防、物防相結合的保水體系。據統計,2019年,密云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共清退釣魚、游泳、游人共2409人次,制止放牧7起,清出車輛450輛,共立案334起;2017年至2019年還和公安部門配合破獲了3起水庫“電魚”案件。
形成自動監測網絡
水質監測項目共計44個
密云水庫對于水質監測從未放松過。1975年至1985年,開始對密云水庫及入庫水質進行監測;1986年至2002年,兩庫一渠管理條例的實施和實驗室通過計量認證,推動水質監測工作不斷發展,監測項目和監測站點不斷增加;2003年至2012年,針對密云水庫持續低水位運行及局部發生輕微水華,開始開展針對性監測工作,同時,建成應急監測隊伍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 2013年至今,建設并完善密云水庫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形成了以5個自動監測站為骨干的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南水入庫后,在原有監測工作的基礎上,增加了相應的加密監測工作。
北京市密云水庫管理處水環境監測分中心主任王景仕表示,目前,密云水庫共有16名監測人員,每周都要乘著監測船,走遍水庫中分布著的其中9個監測斷面、23個采樣點,監測水質情況。王景仕介紹,密云水庫庫區的監測主要分為自動監測和人工監測。自動監測站共有5個,分布在庫區不同的位置,可監測水溫等16個項目。但受自動監測設備及氣象條件等因素影響,自動監測并不能達到相應的精度。所以水庫的水質監測,仍以人工監測為主。
“現在我們的現場監測項目有6個,包括水溫、pH值、電導率、溶解氧、濁度和透明度。無法在現場完成的項目,則要帶回實驗室進行。”王景仕指出,目前,水質監測范圍包括庫區、白河上游和潮河上游,水質監測的項目共計44個。包括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以及糞大腸菌群:硫酸鹽、氯化物、硝酸鹽、鐵、錳。王景仕說,截至目前,僅2020年8月密云水庫已經做了7次水質監測,因為每當大雨來臨、河流入庫,水體總會比較渾濁一點,這是由于雨水沖刷地表帶來的泥土所致,但對密云水庫水質的影響較小。“只有密云水庫各項指標都正常,我們才能放心、安心。”
專用水質監測船
讓監測工作更加便利
最近,讓密云水庫監測員們特別高興的是他們有了專用的水質監測船。以前監測員們要去庫區采樣,需要根據船只情況確定用哪條船,現在有了專用的船,監測員們可以隨來隨走。新配置的監測船是混合動力船,比起原來的燃油船,更加環保無害。此外,船上還配有休息室,可供監測員在采樣途中休息。同時,新船上有了衛生間,監測員們終于可以解決上廁所的問題。據王景仕介紹,每周一次的監測,通常會從一大早持續到下午一兩點鐘,大部分時間都在船上度過。“有了新船,現在工作的時候也更便利了。”
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指出,盡管水庫的水質監測經過6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體系,但水生態監測仍需完善,“密云水庫是一個完整的水生態系統,水體水質只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魚類等都是水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雖然密云水庫的水生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魚類等被科研院所以各種課題或項目進行過調查監測,但存在著監測不連續、不完整的問題,無法實時準確掌握水生態系統現狀,也無法對水生態系統提出科學準確的判斷或預測。”
就此,該負責人表示,針對目前水生態監測工作中存在的不連續、不完善問題,將來密云水庫將與專業對口科研院所開展更加深入、連續的調查監測工作,為密云水庫水生態管理提供實時連續的技術支持。同時,要引進一定的專業人才和專業設備,盡可能開展水生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等監測工作,形成連續完善的監測成果,為水生態管理提供技術支持。此外,還要提高水質自動監測系統的布設密度,以更全面掌握水庫實時水質狀況;完善已有人工監測手段,引入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提高監測效率。
文/本報記者 解麗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北京密云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