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中國科學家解決油田多相流量測量難題 推進技術的產業化

            石油是大自然給人類的饋贈。幾乎所有油藏都是油、水、氣三相共生的,且隨著油田開采進程和二次采油、三次采油措施的實施,油井采液的總量和各相含量都在不斷變化,要準確得到生產過程油氣水各相的產量、監測油井動態信息、評定生產措施的有效性、判斷油井的開采價值,就需要一個能實時動態測量油氣水各相流量和總流量的儀器。

            日前,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吳應湘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攻克了油氣水混相流量計量的難題,突破了傳統的測試原理。在由科技部組織的項目驗收中,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圓滿完成了油氣水分離與計量儀器研發的全部內容,各項考核指標均達到任務要求,取得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研究成果。

            同時,這項成果成功順利實現了實用化和產業化——由他們研制的油氣水多相流量計已成功應用于遼河油田、中海油南海油田、大慶油田等生產現場,在國內外率先實現了對油井產液的混相快速準確計量,且成立了以該技術為核心的“安徽中科引力科技有限公司”,推進技術的產業化。

            據介紹,“十五”期間,中科院與中海油共同出資7500萬元,啟動10項基礎應用型重大專項,多相流量相關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就是其中之一。“十五”結束后,吳應湘的研究還在持續。深耕近二十載,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的支持下,研究團隊通過計量原理的創新,終于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不受多相流的流型影響、不受各相含率影響、不受油品影響、不受操作條件影響、沒有放射性器件、不進行相分離、計量精度很高的油氣水多相流量計。

            中科引力公司總經理張勇介紹,在海上鉆井平臺和遼河油田的實地測試中,測量不確定度在3%以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優勢是測量精度高、實時在線、體積小巧、無放射源、適用范圍寬。與海上鉆井平臺使用的傳統測試分離器比,這款多相流量計的體積僅為其百分之一。“對于海上鉆井平臺來說,每平方米造價和維護成本高昂,每節省一立方米,都能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

            “中科引力將持續投入資源支持產品研發,深耕油氣水計量這個垂直細分領域,形成面向陸上油田、海洋平臺、海底水下及單井井下的多層次全系列產品線,并向更高的精度和更穩定可靠的性能方面邁進,在油氣水多相計量這個領域持續走在行業的前沿。”張勇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

            (本報記者 齊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油田 油田多相流量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