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全新《2020全球癌癥報告》。乳腺癌一舉超越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新發病例數為226萬。乳腺癌憑啥超越肺癌成全球第一大癌?羊城晚報記者采訪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乳腺癌首席專家王樹森教授。
據王樹森教授介紹,乳腺癌反超肺癌成為第一大癌有很多原因,與其他癌種的變化也有關系。比如說肺癌原來一直是全球第一大癌癥,但是近年來有些國家采取控煙、治理空氣污染都取得一定成效,因此肺癌上升的幅度,就沒有那么快了。
從全球范圍看,乳腺癌發病確實是在快速上升,2020年新發病例是226萬,其中,中國就“貢獻”了42萬,中國在過去幾年中處于快速上升期,其原因與諸多因素有關,其中一個原因,如女性初潮時間提前(這與飲食和環境中攝入外源性類雌激素物質有關)、絕經時間推后有關,這樣雌激素對乳腺作用時間更長,患乳腺癌的風險也更高。
王樹森教授介紹,中國乳腺癌發病情況,城市女性明顯高于農村。這與城市女性大齡不結婚的比例高、晚婚晚育甚至不育的比例高有關。此外,城市生活節奏快、心理壓力大會引起女性情緒波動和身心疲勞,而這一情況,在都市白領女性中最為常見,她們同時又是晚婚晚育或不育比例高的人群,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會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此外與高脂高糖的飲食結構也有一定關系。
妊娠、分娩和哺乳對女性的乳腺健康有保護作用,相關研究證實,每個哺乳周期哺乳超過6個月的話,能夠明確降低乳腺癌的發病風險。但目前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女性的生育次數明顯比上幾代減少,這也同時意味著哺乳次數的減少。此外,人工終止妊娠,比如流產次數的增加,也同樣會導致乳腺癌發病率的升高。
王樹森教授介紹,乳腺癌發病率增高還有一個“積極”因素——就是與公眾篩查意識的提高和篩查手段的提高有密切關系,把一些特別早期的乳腺癌篩查了出來,比如說原位癌,可分為小葉原位癌和導管原位癌,這類原位癌發展緩慢,如果未檢查出來的話,可能較長時間內都不會產生嚴重問題,但現在通過早篩早診,就把這部分乳腺癌揪了出來。對于這部分乳腺癌,嚴格意義上說,不是發病率在提高,而是診斷率在提高,其實是一種“好”的提高。
王樹森提醒,我們對乳腺癌無論是從預防還是治療,都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現在我國乳腺癌的治愈率在不斷提高,但由于患病人數基數很大,即使有很小比例的患者出現復發轉移,人數仍然是相當大的,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的負擔。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從多層次、多領域引起重視,包括環境、飲食、生育觀念等。
他特別提醒,女性在接受雌激素替代療法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范進行,且生活中要減少攝入含雌激素或類雌激素的食品、保健品等。
記者陳輝、通訊員陳鋆報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