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調查發現:中年時期睡眠太少或致失智風險升高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0日發表一項健康新研究,法國科學家團隊追蹤調查了近8000名成人逾25年,發現中年時期每晚睡眠時長經常少于6小時與更高失智風險有關。這些發現尚不能建立因果聯系,但表明睡眠時長與失智風險之間存在聯系。

            失智是一種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遠高于正常老化的進展。最常見的失智癥種類就是老人失智癥(即阿爾茨海默癥),這一病癥典型起始癥狀為記憶障礙,嚴重時會無法分辨人事時地物,給患者及親屬帶來巨大痛苦。

            目前,全球每年約新增1000萬例失智/癡呆癥報告。其中一個常見癥狀為睡眠改變。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失智癥發病之前的睡眠模式或對疾病有促進作用。老年人(65歲及以上)的睡眠時間與失智風險相關,但還不清楚這一關聯在較年輕人群中是否也成立。

            此次,法國巴黎大學、法國國家與健康醫學研究院科學家團隊分析了英國大學學院的白廳Ⅱ研究(又名“壓力與健康”研究)數據,該研究調查了7959名英國成年人自1985年以來的健康狀況。參與者自我報告睡眠時長,有些人會佩戴手表加速度計過夜以確認時長估計是否準確。

            研究結果表明,在50歲或60歲時,每晚睡眠少于6小時的人患上失智癥的風險更高。研究還發現,從中年至老年(50歲至70歲間)一直處于較短睡眠模式的人,失智風險會增加30%,而且這與心血管代謝或精神健康問題(已知的失智風險因素)無關。

            這一發現表明,睡眠對中年大腦健康可能很重要。未來的研究或許能確定改善睡眠習慣是否有助于預防失智癥。(記者張夢然)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睡眠 睡眠太少 失智風險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