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在北京落地實施 為殘疾人群體提供全面保障

            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日前在北京落地實施。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把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聯動相關部門,打通政策堵點,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不用跑幾千公里,在家門口就能辦”

            “全國助殘日”前夕,81歲的張漢忠老人迎來了一個好消息。得益于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政策,他在海淀區甘家口街道提交的補貼申請獲得審批通過。“兩年沒辦成的事,沒想到在北京辦成了!”想到聽力一級殘疾的大兒子生活有了更多保障,老人激動得直抹眼淚。

            為保障殘疾人的日常生活,國家近年來出臺政策,建立了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即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老人的大兒子符合殘疾人兩項補貼的辦理條件,卻拖了兩年遲遲沒有辦理。

            原來,老人是新疆石河子人。幾年前,為了幫小兒子照顧孩子,老兩口來到了北京生活,也把沒有勞動能力的大兒子帶到了北京。根據當時的政策,辦理殘疾人兩項補貼需要到戶籍地辦理。從北京跑到石河子,一來一回就是6000多公里,還得有人陪著去。老人算了一筆賬,單程機票是2300多元,兩個人來回光機票就要小一萬元。無奈之下,辦理補貼的事只能一直拖著,成了老人心里一個難解的疙瘩。

            前不久,老人日夜牽掛的事情出現了轉機。4月中旬,得知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即將在北京落地實施,老人來到社區所在的甘家口街道進行咨詢,工作人員了解到老人的情況后,積極協助準備材料,并預約了辦理時間。4月29日,老人來到街道辦理窗口提交補充材料,順利辦完了申請手續。

            “申請補貼不用跑幾千公里,在家門口就能辦。感謝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群體的關愛!”張漢忠老人激動說道。“全國助殘日”前夕,張漢忠老人接到了戶籍地民政部門的電話,通知他補貼申請已經審批通過,6月份就可以發放。這也是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走完全流程的北京首例。

            全部流程不超過16個工作日

            “跨省通辦”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是關系到殘疾人群體切身利益的實在事。為把實事辦實辦好,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聯合市殘聯等多部門研判、解決“跨省通辦”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克服了自有系統和全國系統的差異,加班加點組織數據對接,完成在庫殘疾人信息轉化和200余條政策標準的梳理,保障系統能夠如期正常使用。同時,抓緊開展政策研究擬制,實施調度培訓等工作。

            “跨省通辦”正式實施前,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聯合市殘聯發布通知,明確規定外地戶籍居民在北京市申請辦理殘疾人兩項補貼時,從提交申請到收到結果,全部流程將控制在16個工作日內。在海淀區,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迅速組織各街鎮工作人員召開專題業務培訓會,詳細講解相關工作要求,要求各街鎮設置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業務窗口,確保殘疾人申請兩項補貼“跨省通辦”工作順利實施,讓群眾辦理業務時真正實現“一次就好”。

            冷門事務也要提供便利服務

            “根據前期預判,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并不是一個高頻事務,但意義重大,因為殘疾人服務更應精準地解決便利性。”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福利處區縣辦黨支部書記周玉介紹,首都社會建設和民政部門通過不斷將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轉化成實際行動,積極推進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工作,打破了地域、距離之間的限制,扎扎實實地為殘疾人群體辦好了這件實在事。

            據了解,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踐行“為民愛民”的宗旨,從嚴從實推進各項工作,不斷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營養,為本市殘疾人群體提供更全面的福利保障。周玉說,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的落地,真正實現了所有在京殘疾人“辦理補貼不出市,一門申請共辦理”,做到了馬上辦、就近辦、異地辦,讓距離、戶籍不再成為障礙。

            (原標題:我為群眾辦實事 | 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在北京落地實施)

            記者:王琪鵬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殘疾人兩項補貼 跨省通辦 申請補貼 材料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