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州扎實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率先啟動未成年人保護監測指標的編寫工作,打造了“12355廣州青少年服務臺”和“青年地帶”線上線下兩個平臺,每個區建成一個“一站式”取證辦案工作室。廣州也成為全省率先實現“一站式”辦案市區兩級全覆蓋的城市。本周是廣州市第八個“未成年人保護宣傳周”,全市及各區將舉行百余場系列活動。為進一步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各領域專家圍繞未成年人及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答。
1廣州日報:未成年人如果遇到家庭暴力,該怎么辦?
鄭子殷(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市律師協會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業務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二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當以文明的方式進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監護和教育職責,不得實施家庭暴力。”如不幸遭遇家暴,同學們要勇敢及時地向外界尋求幫助。
求助方法有:一是打110報警電話,清晰講出事發地點信息及發生的事情;二是撥打38613861反家暴熱線;三是如果內心感到難受、不安和焦慮,可以撥打12355熱線,會有專門的社工傾聽心聲并給予幫助。
2廣州日報:未成年人如何克服“考試焦慮”心理?
楊瑞東(12355廣州青少年服務臺專家庫心理專家,廣東省心理咨詢師協會常務秘書長):
考試焦慮的解決除了讓孩子學習自我放松法、自我暗示法外,還需從孩子和家長兩個方面尋找原因。首先家長要改變自己的認知,不要只關注分數,更應該關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是否有困難,幫助孩子解決學業的壓力;其次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要求;即便孩子考得不好也不要打罵和否定孩子。對考不好的懲罰的恐懼是考試焦慮的重要原因。
3廣州日報:預防未成年人性侵犯工作,廣州12355有什么經驗?
續靜(廣州市青年文化宮社工服務部副部長,12355廣州青少年服務臺主管):
預防未成年人性侵犯離不開對未成年人負有法定監護義務這個關鍵群體。針對5歲至8歲的幼兒,家長需要善于捕捉孩子對“性”的初次好奇信號,認真科學地回答孩子對“我從哪里來”的疑問,適時適當地開展幼兒性教育。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家長要學習平衡好“必要教育”和“適當放權”的關系,避免因親子沖突而加劇孩子的不當行為。孩子成年后,性教育課程更多是引導青年朋友認真思考“性行為與決定”,注意在兩性交往中做好自我保護。
4廣州日報:未成年人要如何辨別毒品、如何避免接觸毒品?
張勝春(廣州市禁毒辦副主任):
目前市面上出現了毒品的“偽裝品”,毒販有可能將毒品混在其中,試圖誘惑青少年吸毒。對此,未成年人應當樹立禁毒意識。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注意做到以下“八不”:一是不聽人蠱惑,不受人引誘;二是不與吸毒者、販毒者為伍;三是不接近吸毒場所;四是不放任好奇心,也不自信逞強;五是不接受與毒品有染的人送的香煙和飲品;六是不聽信謠言,以為吸毒可以消愁解悶;七是不要有炫耀、愛慕虛榮的心理,以為有錢才吸得起毒;八是不要盲目模仿吸毒者,也不要崇拜吸毒的“偶像”。
5廣州日報:未成年人日常出行有哪些注意事項?
史安平(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警官):
未成年人日常涉及的出行主要是乘車和步行。未成年人步行時要懂得“知危險,會避險,被看見,才安全”。除了要按規定走人行道、斑馬線外,還要留意觀察身邊的車輛,學會躲避風險。此外,過馬路時要注意將自己置身于容易被駕駛員看到的區域;乘車時要注意系好安全帶。身高體重未達成人標準的,在乘坐私家車時,可使用安全座椅或者安全坐墊。乘坐公交車和地鐵時,注意坐穩扶好、有序上下車。
6廣州日報:未成年人可以如何接受“生命教育”?
涂敏霞(廣州市團校校長,廣州志愿者學院院長、教授):
生命教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中無處不在。家長要多創造機會磨煉自己的子女,帶他們到大自然中去,讓他們感受不同生命的形態,珍愛不同的生命,感恩生活,學會勞動,提高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時,可以讓孩子多參與志愿服務,培養愛心和社會責任心。
7廣州日報:未成年人要如何提升自我保護的意識?
陳品花(廣州市天河區龍崗路小學副校長):
妙招一:課間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進校門,不擁擠也不奔跑;上下樓梯靠右行,先后有序不爭搶;走廊通道慢慢走,奔跑打鬧太危險;進了教室要文明,不踩桌椅不攀高。
妙招二:交通安全要牢記。走路要走人行道,紅燈停,綠燈行,來往車輛仔細瞧;車行道上不玩耍,人行護欄不跨越;上下車輛不爭搶,乘車文明要做到;身體不向車外探,上車扶手要抓牢;放學回家不閑逛,輕易別理陌生人。
妙招三:溺水危險要遠離。夏日炎炎去游泳,家長陪護不能少;要去正規游泳場,安全衛生環境好;私自游泳很危險,不去深水很重要。發生抽筋忙上岸,喝補糖水解疲勞。
妙招四:網絡詐騙要警惕。網絡資源多又妙,科學利用效果好;不明鏈接不要點,見碼就掃很危險;陌生wifi不要連,病毒陷阱在里面;詐騙迷惑不輕信,敏感信息別上傳;網上交友勿隨意,不信謠言不傳謠。
8廣州日報: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應如何防詐騙?
袁帥(廣州市公安局民警):
針對未成年人的電信網絡詐騙類別占比較大的有刷單詐騙,網購二手貨物交易詐騙,以及網絡交易游戲賬號、裝備、充值詐騙等。第一,刷單本就是違法行為,切勿以身試法。第二,網購二手商品,不要跳出正規的第三方交易平臺,私下用微信、QQ進行交易,這樣會失去第三方平臺的保障,容易導致財物兩空。第三,充值或購買游戲裝備,必須通過官方渠道購買。不要輕易相信聊天軟件、論壇、平臺上的陌生人發布的兜售信息。陌生人發來的信息,不要理睬不要回應,更不要加陌生人為好友。如果被騙,一定要及時告訴家人并及時撥打110報警。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姝泓通訊員穗團宣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