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上海市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5.57% 實現13年連升

            國家衛生健康委昨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健康中國行動健康知識普及行動有關情況。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在會上介紹上海健康科普、健康促進工作情況時談到,2020年居民健康素養水達到35.57%,實現13年連升,這為上海市精準疫情防控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對市民健康水的改善和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的維護起到重要作用。

            13年連升是如何做到的?鄔驚雷表示:“最大的體會是調動人民群眾自己的積極,通過市民健康行為養成‘三步走’模式,把防疫經驗轉化為上海2400萬市民的健康生活啟示錄,讓健康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風尚。”

            比如,向市民發出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2020年5月11日,《上海市民健康公約》向市民發布。同時,上海邀請專家匯編市民健康知識讀本,設計健康工具“公叉勺”,將健康禮包發放到全市800多萬戶常住居民家庭。下一步,上海還將完善愛國衛生與健康行為促進立法。

            鄔驚雷稱,正是通過這些舉措,市民健康意識高漲,健康防護能力顯著提升。比如,廣大市民主動把防疫“三件套”“五還要”變成生活中的“標配”,超過九成市民贊成使用公筷公勺等,諸如此類的提升小細節體現在市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與此同時,上海大力開展健康促進區建設,不斷增強市民的健康獲得感。從2014年開始,國家衛生健康委啟動健康促進縣(區)建設工作。鄔驚雷介紹,上海堅持“全域協同、全民參與、全生命周期覆蓋”的建設原則,當前,全市有14個區開展了健康促進區建設,建設覆蓋率達87.5%,其中8個區通過國家級技術評估。

            所謂全域協同,就是上海建立起跨領域、跨部門的協調機制,推進健康融入萬策,編制、修訂與健康有關的公共政策80余項,把健康元素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各環節,完善健康支持環境。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多部門協作、各區聯動推進的黃浦江核心段45公里以及蘇州河42公里岸線健康設施建設,“一江一河”健康公共空間成為了“健康上海”打卡地。

            健康促進區建設在上海,絕不是一兩個部門的事,而是堅持“全民參與”。上海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硬核科普”為2400萬上海市民穿上了一件“無形防護服”。

            健康促進工作,并非針對病人群體、針對某一個疾病。在上海,這項工作堅持“全生命周期覆蓋”。目前,本市已建成305家健康促進學校、146家健康促進醫院、156家健康促進機關、116家健康促進企業和544個健康促進社區,建設健康家庭5.37萬個,“健康上海”蔚然成風。(作者:唐聞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健康素養 健康意識 健康生活 市民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