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是實現環境保護、資源重復利用并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廣州市堅持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全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努力打造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近日,廣州市城管局回復了廣州市政協委員柯德森提出的《關于加強調查研究,盡快制訂小區垃圾收集分類操作規范的提案》。記者在回復中了解到,廣州市持續加強垃圾分類宣傳發動,推動市民群眾垃圾分類習慣養成,并取得顯著效果。
僅2020年,城管部門就組織開展“全民行動日”“五進”、志愿者活動等主題宣傳活動約22萬次,日常入戶宣傳353.6萬次,覆蓋1483.4萬人。目前廣州市居民分類意識不斷增強,分類精準度也在逐步提高,廚余垃圾分類準確率可達88.3%,在一些分類示范小區,家庭廚余分類準確率達到100%。
2020年可回收物回收處理總量約309.8萬噸,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38%
為進一步推動垃圾分類,市城管部門不斷加強垃圾分類硬件設施建設,目前,廣州已經改造提升1.73萬個分類投放點,并創建首批500個具有宣傳功能的星級投放點,為廣大居民提供整潔便利的分類投放環境。2020年可回收物回收處理總量約309.8萬噸,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38%。
根據市城管局修訂的《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階梯式分類計費管理辦法》,廚余垃圾被納入生活垃圾階梯計費、分類計費范圍。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嚴格把控廚余垃圾精準分類率,對含雜率25%以上的廚余垃圾不予接收。
為進一步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廣州市還持續開展多層次、多維度、全方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社會動員和科普培訓,推動市民群眾垃圾分類投放習慣養成,提高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和準確率。僅2020年,城管部門就組織開展“全民行動日”“五進”、志愿者活動等主題宣傳活動約22萬次,日常入戶宣傳353.6萬次,覆蓋1483.4萬人。目前廣州市居民分類意識不斷增強,分類精準度也在逐步提高,廚余垃圾分類準確率可達88.3%,在一些分類示范小區,家庭廚余分類準確率達到100%。
2025年廣州市將建成2938個便民回收點、172個中轉站及10個分揀中心
此外,城管部門還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和資源回收利用,在分類投放環節,鼓勵居民在家里進行垃圾分類,聯系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回收可回收物或預約上門回收服務;部分小區積極探索積分兌物、智能回收機等方式提高居民分類投放積極性,鼓勵有價值的可回收物由小區保潔工人支配,增加工人收入,提高工人垃圾分類積極性;在分類收集環節,組織環衛工人對生活垃圾中的大件家具及其他可回收物進行集中二次分類拆解回收,實現生活垃圾分流減量。
市城管局還會同市供銷合作總社積極推進“兩網融合”工作,利用閑置公房、橋下空間、現有環衛設施等資源改造,補齊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缺口。按照《廣州市可回收物回收處理體系建設規劃(2019-2025年)》,明確按照城區“每3000戶一個”、農村“一村一點”“一街(鎮)一站”的標準,到2025年在全市建成2938個便民回收點、172個中轉站及10個分揀中心。根據市供銷合作總社統計,截至2021年3月,全市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共1639個(另有板房125個、回收箱1131個)、中轉站244個以及分揀中心18個。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賈政)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