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武漢水務通”APP在全面迭代升級 打造水務大數據平臺

            防汛歷來是武漢天大的事。當前武漢已處在主汛期,經歷了去年的歷史第四高位洪水,今年武漢的防汛排澇工作有何變化?昨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武漢市水務局了解到,隨著武漢市智慧水務綜合管理平臺初步搭建完畢,今年江城防洪保衛戰將有更聰明的“大腦”助力。

            武漢是百湖之市,中心城區的很多湖泊都具有天然調蓄功能:降雨前,提前將湖泊騰庫容預降水位;降雨時,泵站來不及抽排掉的雨水,暫時流進湖泊等待錯峰抽排。但是湖泊到底預降多高水位,卻必須做到“分毫必爭”:水位降得少了,雨下得大了,可能造成部分區域漬水內澇;水位降得多了,雨卻下小了,湖泊又面臨生態缺水的威脅。

            這確實是一項精細活,考驗著調度的精準性。以往,這項工作主要是靠人的經驗進行決策,而今年,依托武漢市智慧水務綜合管理平臺越來越完善的數據,這項工作發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武漢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遵循統一規劃、急用先建、實用安全的基本原則,通過強化物聯感知、持續整合資源、系統迭代升級,武漢市智慧水務綜合管理平臺初步搭建完成,實現了多維展示、實時監測、科學預測、智能調度與融合會商等功能,治水的數字化、智能化、科學化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武漢市水務部門在河道、水庫、港渠、湖泊、涵閘、泵站等地建立了上千個各類監測點位。以往,這些信息分散在不同的獨立系統內,今年智慧水務綜合管理平臺將這些信息全部打通,同時整合共享了水文部門發布的長江漢江和中小河流實時水情、預報及歷史數據,氣象部門150余處雨量站點、歷史降雨數據及氣象專業預報、云圖、雷達等氣象產品,超過10萬路城市視頻監控資源,數據匯聚成專業實用的數據庫,實現對武漢市水情、雨情、工情的強化感知和對比分析。

            以調度湖泊騰庫容為例,在降雨來臨前,平臺將綜合相關信息加以運算,生成湖泊調蓄水位的推薦數值,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比起以往主要靠人的經驗進行調度,如今這項工作變得更加精細和科學。

            武漢市水務防汛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還介紹,今年另一個新的變化就是,“武漢水務通”APP在汛前完成全面迭代升級,極大方便了水務工作管理。

            據介紹,新版APP具有三大特點,一是豐富數據資源,持續梳理補充更新各項數據資源,核對更新了各項業務數據基礎屬性,完善統計數據,新增漬水、水質、視頻等在線監測數據;二是擴展業務功能,增加了預警預報、雨量統計分析對比、降雨色斑圖、視頻監控、水務設施一張圖、巡查巡檢等基礎應用功能模塊;三是優化用戶體驗,方便用戶快速訪問功能模塊和查閱相關業務數據。新版“武漢水務通”APP現已在水務系統廣泛使用,并在5月份幾場強降雨中發揮了重要信息支撐作用。

            武漢市水務局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武漢市將構建覆蓋全域的“天空地”的實時監測感知網絡。著力打造水務大數據平臺,提升水務大數據治理能力。在此基礎上,重點流域將逐步實現排水防澇及水環境管理實時調度管控,全面提升武漢市水務精細化管理水平。(記者潘錫珩 通訊員黃金波 金衛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武漢水務通 APP 迭代升級 水務工作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