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將近,很多家長已經或正在籌劃為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補習班。7日,中消協發布重要提醒,校外培訓機構數量眾多、辦學資質不一、質量良莠不齊,面對為數眾多的培訓機構和不菲的培訓費用,廣大消費者要理性看待、慎重選擇。
《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有關教育培訓服務的投訴56165件,校外培訓亂象主要集中在合同糾紛、財產安全、價格欺詐、虛假宣傳、缺乏資質、焦慮營銷等方面。
合同糾紛是消費者反映最為集中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服務縮水、不按合同約定開課、合同中含有霸王條款、培訓機構單方變更服務協議、不與消費者簽訂正式合同等。其中,不按合同規定為消費者辦理退費尤為突出。
校外培訓課程一般周期長、費用高,雖然教育部門已經作出只能提前收取3個月費用的規定,但中消協提醒,一些培訓機構常常采取“買三贈三”等方式,忽悠家長一次性繳納較高的費用;有的還誘導家長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貸款等方式來支付,對貸款利率、風險提示等卻刻意隱瞞,家長稍不留神就會落入“套路貸”陷阱。
6月,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案例中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處以共計3650萬元的頂格罰款。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價格欺詐,主要表現為虛構原價和虛假優惠折價。
中消協認為,校外培訓服務雖為商業行為,但也不能背離教學育人的初衷,更不能淪為黑心商家借機斂財的工具。
虛假宣傳也是備受詬病、引發投訴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夸大宣傳培訓效果或成績、夸大宣傳師資力量、夸大培訓機構資質或者實力、虛假用戶好評等方面。如市場監管部門在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的執法中發現,藍天宣傳其121人的教研團隊“超過85%的老師來自985、211大學”,事實上畢業于985或者211大學的老師僅有18人,占比不到15%;新東方“名師風采”欄103名教師中,76名教師的實際教齡與宣傳不符,虛假宣傳比例達到73.8%。
按照規定,校外培訓機構必須取得辦學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才能開展培訓,從事語數英物化生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但實踐中,培訓機構證照不齊或者任課教師缺乏資質等問題大量存在。
對此,中消協強調,校外培訓服務雖為商業行為,但也不能背離教學育人的初衷,更不能淪為黑心商家借機斂財的工具。中消協敦促校外培訓機構要嚴格遵守國家法律規定和有關政策要求,摒棄不良營銷手法,誠實守信、合理收費,切實保障消費者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合法權利;要不斷提高培訓服務品質,用心育人、規范發展,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中消協表示,家長對培訓班的作用認知要回歸理性。理性客觀看待培訓機構廣告中的“通過率百分百”“快速大幅提分”“一線名師”“命題人授課”“包過”“0元課程”等宣傳,做到不輕信、不盲從。廣大家長不能盲目跟風為孩子報班,要主動了解國家或者當地教育部門出臺的有關政策,結合孩子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等具體情況,協調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
同時,家長要當好培訓服務的監督者。家長要增強維權意識,主動做培訓服務的監督者,發現培訓機構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可通過“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進行投訴舉報,或是直接向教育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有關行政部門反映,發生消費爭議的,還可以請求消協組織進行調解,提供相關憑證,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