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我國兒童聽力防治水平接近發達國家 如何科學愛護“小耳朵”?

            耳健康在兒童的成長發育中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學愛護“小耳朵”?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防聾治聾技術指導組組長韓德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張杰做客新華網訪談,就“關愛小耳朵”話題進行了講解。專家表示,三歲前是兒童聽覺發育關鍵期,也是治療聽力障礙的重要時期,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可使存在聽力障礙的兒童盡可能恢復聽力。

            我國兒童聽力防治水平接近發達國家

            針對目前我國兒童聽力健康現狀,韓德民表示,當前,我國兒童聽力防治水平接近發達國家,自第一例人工耳蝸成功后,技術日趨成熟,在臨床上也逐漸普及,改變了很多聾啞孩子的生活,成年以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隨著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兒童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大幅下降,兒童耳聾主要體現在功能性疾病或者遺傳性疾病上。

            “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是防聾的關鍵。”韓德民指出,當前對于新生兒來說,一出生通過足跟血中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會發現遺傳性耳聾基因攜帶者,也是臨床上很好的篩查方式。如果發現了問題,輕癥或中等程度的聽力障礙者,可以先觀察;如果是重度神經性耳聾,那么從8個月開始,就需考慮人工耳蝸植入方式,盡早植入,可以盡早進行聽覺干預,對孩子的康復有很大的幫助。

            韓德民表示,目前,我國對兒童進行人工耳蝸植入已不是難題,重點是要關口前移,很多生活在邊遠地區的兒童,由于交通、信息接收等方面不便,錯過了治療的關鍵期,因此,兒童防聾工作重點需集中在基層、農村,如果在這面加強力量,我國整體的兒童防聾工作會有新的提升。

            三歲前是聽覺發育關鍵期 也是治療聽力障礙的重要時期

            愛耳防聾應該從兒童做起,那么兒童聽覺語言發育有哪些特點?張杰表示,孩子從胚胎期逐漸地形成聽覺通路,到出生后,三歲前是聽覺語言發育的關鍵期,也是治療聽力障礙的重要時期,是需要家長們關注的時間點。

            為了讓寶寶健康的成長,現在家長們也越來越重視胎教。張杰表示,從專業角度來講,輕松、舒緩的音樂對胎教其實是有益處,但一些激烈、高音調等聲響,可能會對胎兒產生一些噪音性的問題。所以在選擇胎教音樂時,應該有所區別。

            “需要注意的是,胎教是有講究的,在進行音樂胎教時,不要貼著肚皮聽,會讓胎兒聽到的聲音放大很多,而且在胎兒聽力的形成過程中,有可能會對聽力造成損害,甚至比較嚴重。”韓德民強調,同時了解準媽媽的聽力情況也很重要,如果媽媽聽力狀況不好,本身就會把聲音放大,對胎兒影響較大,需要引起警惕。

            對于還不會說話的嬰幼兒,家長如何在生活中早期發現兒童的聽力問題?韓德民表示,嬰幼兒在不會描述的時候,會有一種生理條件反射,比如大家聽到一個聲音后都會回頭看,如果有一個孩子一點反應也沒有,這個孩子可能關注力有問題,也不排除腦功能發育障礙,如果第2次、第3次這個孩子還有相同問題,那么就會存在聽力障礙的問題。臨床上,不會把“會不會描述”作為臨床兒童耳聾的篩查指標,而是在互動過程中,根據孩子的條件反射,來判定有沒有聽力問題。

            兒童耳朵有“情況” 別盲目處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不經意的小事情,如果處理不當,也會引起“小耳朵”出現諸多問題。如洗澡或游泳時,兒童耳朵進水怎么辦?如何給兒童清理小耳朵?兒童耳朵發炎怎么辦?張杰表示,游泳對于孩子的成長發育是有好處的,游泳過程中,耳朵進水則是常見的事情,由于耳朵有鼓膜的保護,一般不會輕易進到中耳腔,此外,耳屏也可以保護耳道,所以當耳朵進水時,頭側一側,讓水流出來,然后把耳道口的水擦干凈就可以了。“如果發生其他一些問題,如耳朵有疼痛感、耳道里有異常的分泌物,就需要到醫院就診了。”

            “對于小耳朵里有薄片狀的耵聹,不用急著把它掏出來,其實它可以對鼓膜起到保護作用,防止小飛蟲進入耳道深部。”張杰表示,對于兒童來說,取耵聹還應該去專業機構,避免家長在掏耳朵的過程中,由于孩子的晃動,出現小耳朵損傷情況。

            據張杰介紹,兒童中耳炎是學齡前兒童高發的疾病,與兒童咽鼓管功能發育有直接關系,因為兒童會常常伴有感冒、呼吸道感染,鼻腔會有炎癥或分泌物增多等,都會導致中耳的一些問題,中耳炎是可以治愈的疾病,需要在專業的機構進行治療。

            此外,韓德民表示,兒童有個后天獲得性免疫的重要器官為腺樣體,腺樣體在咽鼓管開口位置,在發育過程中會有腺樣體增生,常常會壓迫咽管口,是兒童中耳炎發病率比較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局部有感染,二是咽管口有壓迫,三是兒童咽鼓管比較寬直,容易造成感染。所以發現兒童中耳炎反復發作時,一定要考慮有沒有腺樣體增生,如果對身體或生活造成影響,需要考慮腺樣體切除手術。

            注重早期篩查 保護兒童聽力健康

            “兒童的聽力健康是全社會的責任,不僅要從家庭、學校、社會各個層面關注青少年的健康發展,還要通過一些有效的科學手段來判定。”韓德民認為,目前聽力損失的社會監控和大環境監控方面,還非常弱。需要通過高科技的手段,來檢測大環境中的噪聲污染情況,及孩子所用的設備,如耳機等,對孩子聽力有沒有損傷等。不要等到聽力出現障礙,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才去醫院。

            韓德民建議,保護兒童聽力健康方面,還是要把預防、宣傳教育放在第一位。接下來對于疾病治療和康復,會更好。

            此外,韓德民表示,當前,我國兒童聽力篩查方面工作進展很快。但是很多地方還沒有開展足跟血遺傳性聾基因篩查工作,希望今后在兒童耳聾基因篩查方面,使這些先進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在全國得到普及,這樣就可以清晰了解我國兒童健康狀況,更好地采取防控措施。

            同時,張杰表示,通過臨床觀察發現,一歲到三歲年齡段,聽力篩查并不充分,需要注重加強此年齡段的聽力篩查,以免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作者:孫慧)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兒童聽力 防治水平 小耳朵 新生兒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