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維護金融安全 關注養老與旅游行業非法集資交織風險

            記者從今天省人民檢察院、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召開的“加強防非處非工作、切實維護金融安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6年至2020年全省共批準逮捕各類金融犯罪案件4302件5997人,提起公訴6235件11659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信用卡詐騙罪,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三類金融犯罪案件數均在千件以上,占全部金融犯罪案件的75.96%。

            非法集資涉及風險熱點輪動,新業態、新形態不斷冒頭,呈現跨行業交織蔓延,規模擴張迅速、離散化、隱蔽性增強等特點,需要重點警惕四類領域涉嫌非法集資風險。

            關注養老與旅游行業非法集資交織風險。受疫情影響,去年以來旅游行業受沖擊較大,部分旅游公司逐漸向直播購物、保健品、康養等行業滲透,以免費旅游、免費采摘、免費聚餐等為誘餌,口口相傳方式拉人頭,以入股、眾籌、合伙、消費返利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據監測,該類風險在我省有蔓延態勢,受害人主要是老年群體,風險極大,須高度警惕。

            警惕以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為旗號的各類新型金融違法犯罪。該類非法犯罪以互聯網為主陣地,假借迎合金融創新、金融科技、數字經濟等熱點政策,包裝成形形色色的“高大上”的理財產品,往往以手機APP、社交軟件等互聯網移動端作為營銷、集資載體;通過即時通訊工具內拉人頭或口口相傳方式,向社會公開吸收資金。該領域風險要重點警惕以炒外匯、虛擬貨幣等概念為名的非法集資。

            警惕私募、交易場所持續爆雷風險。該類領域風險一般具有跨省、跨域發展、線上線下集資等特征。不法分子或是打著私募旗號的偽私募,或是以合規備案私募產品為掩蓋,行非法集資之實,或者推介交易場所掛牌非標債權資產,線下分拆向社會不特定公眾銷售。從目前監測情況看,上述風險尚有持續爆雷風險,社會公眾需要高度警惕,投資前向監管部門了解有關情況。

            警惕以債權資產轉讓、租賃收益權轉讓等權益轉讓類非法集資。不法分子往往粉飾自己具有雄厚實力,將自身持有的權益權分拆,與投資者簽訂收益轉讓合同,承諾分期收益率和到期完全回購。目前監測到,該類非法集資有應收債權收益權轉讓、租賃收益權轉讓、票據轉讓等多種形式,一定要注意和一般的民事合同作區分,防范掉入非法集資陷阱。(作者:王曉菲)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金融安全 養老 旅游行業 非法集資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