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是就業創業的重點群體,我省在吸引高校畢業生留魯來魯就業創業方面主要有哪些措施和辦法?8月6日,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衣軍強回答了記者提問。
近年來,我省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持續增強,2017到2020年,山東集聚高校畢業生合計達227.48萬人,2020年較2016年增長40.29%,4年年均增幅達8.83%。
近年來,我省拓寬就業創業渠道。擴大公務員、事業單位招錄規模,提前啟動公務員招錄,創新實行二次補錄,擴大畢業生到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就業規模。創新出臺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社會保險補貼、職業培訓補貼、就業見習補貼等“真金白銀”的政策,引導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2017至2020年,我省企業就業高校畢業生人數占比從68.66%提升到76.17%。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干事創業,2006年以來先后選派3萬余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今年計劃招募“三支一扶”人員2484名。
搭建就業創業平臺。密集開展“就選山東”“高校畢業生名企直聘會”“高校名企就業行”“高校畢業生留魯就業體驗日”“山東—名校人才直通車”等系列活動,搭建多層次對接平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積極應對疫情防控動態變化,打造網絡招聘平臺,開發微信小程序,開通網上面試和動態跟蹤功能,面向高校畢業生開展貫穿全年的企業宣講、求職招聘、就業創業指導等服務,推動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有效對接。支持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山東大學等14所高校獲評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是全國入圍高校最多的省份。定期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山東大學生十大創業之星”等評選活動,先后評選出51名“大學生十大創業之星”和102名“優秀大學生創業者”。
激發就業創業熱情。積極研究制定引才留才政策措施,人才項目向青年創新人才傾斜,在各類人才工程中增加青年人才名額,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人才培養開發。深化基層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制度改革,建立職稱評審“直通車”制度,引導青年人才到基層創新創業。組織開展博士后“齊魯菁英招聘”活動、“中國·山東海內外高端人才交流會”,建設“海洽會”智慧云平臺,構建海外“雙百”引才渠道。截至目前,累計招收博士后1.2萬余人,在站博士后人數首次突破5000人。
衣軍強說,“十四五”期間,我省將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擺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以實施高校畢業生留魯來魯推進行動為抓手,著力拓渠道、優服務、強技能、促創業,推動畢業生去向落實率和留魯率雙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集聚更多的優秀青年人才。
一是充分挖掘就業崗位。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稅收、社保、就業補貼等政策支持力度,發揮就業主渠道作用。加大機關事業單位招錄招聘力度,合理確定基層項目招募數量,擴大升學入伍規模。開展“才聚齊魯成就未來”省屬企業招聘專項行動,打造省屬企業招聘專屬品牌。實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計劃,吸引優秀青年返鄉入鄉創業。
二是增強就業創業能力。深化就業與招生、培養聯動機制改革,解決畢業生專業和能力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夯實實現高質量就業基礎。推進創業教育和創業培訓向高校畢業生全覆蓋。深入推進“青鳥計劃·就業服務季”“青鳥計劃·實習實踐季”行動,組織大學生到機關企事業單位實習和社會實踐。
三是提升就業服務質效。大力開展“就選山東”等系列就業服務行動,推廣網上就業服務平臺,確保網上招聘服務覆蓋所有院校、所有高校畢業生。健全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加大對學生就業指導力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提供“一對一”幫扶,精準開展就業服務。
四是吸引留魯來魯就業。全面放開對高校在校生、畢業生的落戶限制,優化辦事流程。降低高校畢業生生活成本,完善生活補貼、住房補貼、安家補貼等保障政策。支持有條件的市對高校畢業生定向配租保障性住房或發放住房租賃補貼。進一步擴大“青年驛站”規模,為高校畢業生留魯來魯就業創業提供便利條件。(記者:范俐鑫)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