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洪水風險依然是黃河流域最大威脅 下游“二級懸河”發育嚴重

            “洪水風險依然是黃河流域的最大威脅。”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河水沙調控和重大水利工程設計學術帶頭人張金良近日在一份《關于構筑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戰略根基的思考》報告中警示,當前小花間(小浪底至花園口)尚有1.8萬平方千米無工程控制區,洪水預見期短,下游“二級懸河”發育嚴重,299千米游蕩性河段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灘區“人水爭地”,生態碎片化,影響河道行洪,黃河下游發生大洪水的風險依然存在。

            他說,“必須以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系統構建水沙調控、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洪水災害以及水土流失治理整體格局。”

            因此,必須全面謀劃“大保護”重大布局。河源區,應開展水源涵養區自然濕地搶救性保護,修復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在大通河、湟水、洮河、渭河、汾河、無定河、伊洛河、沁河等支流源頭區實施林草植被建設等生態環境保護工程,提升支流源頭水源涵養能力。以遏制五大沙漠沙地合攏趨勢為主要目標,實施防風固沙工程,建設沙漠防護林體系。通過生態移民、退牧還草、圍欄封育等措施,推進內蒙古高原西部和南緣、寧夏中部、青海塔拉灘等地水蝕風蝕交錯區和農牧交錯地帶生態退化、沙化綜合治理。對于河口區,應以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區域內退化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開展刁口河故道等備用流路生態修復,推進退塘還濕、退田還灘,保護濕地生態。同時,充分利用調水調沙期和汛期洪水實施河口淡水濕地生態補水,適時開展備用入海流路生態補水,促進受損生態系統逐步修復。

            在河湖生態廊道構建方面,開展黃河干流生態水量調度及湟水、渭河、汾河等支流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量調度,加強水生生物棲息地修復,實施黃河下游灘區再造,著力保障河道生態基流,維護河流廊道功能。在干流及重要支流城鎮集中分布河段持續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和中水回用設施,在湟水、汾河、延河、涇河、涑水河等污染嚴重支流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推進烏梁素海水環境治理和東平湖等湖泊的河湖水系連通工程。

            同時,必須系統籌劃“大治理”整體格局。構建完善的水沙調控體系。優化上游龍羊峽、劉家峽、三門峽等水庫調度運用方式。盡快開工建設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增加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后續動力,提高水沙調控體系整體合力。加快建設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協調上游水沙關系,遏制寧蒙河段新“懸河”發展態勢。適時建設磧口水利樞紐工程,進一步完善水沙調控工程體系,增強徑流調節和洪水泥沙管控能力。

            完善防洪減災體系。開展黃河青海、甘肅、寧蒙河段及一些大中城市的堤防、控導、護岸等河防工程達標建設,推進干流禹門口至潼關河段、潼關至三門峽大壩河段河道治理,實施渭河、汾河等主要支流重點防洪河段治理,補齊上中游防洪工程短板。下游要在寬河固堤、標準化堤防建設的基礎上,因灘施策、分區治理,實施河道及灘區綜合提升工程,妥善解決灘區防洪保安全和經濟發展、生態保護的矛盾。建設水雨情預報及調度系統,完善防汛抗旱減災系統,實行干支流重要控制性水庫防洪統一調度,增強洪水災害管控能力。

            要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施水土流失系統治理。在陜北、晉西北、內蒙古鄂爾多斯等多沙粗沙區,建設以高標準新工藝淤地壩為統領的、與生態保護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的小流域單元治理模式,綜合構建山水林田湖草沙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體系。在水土流失最劇烈、對黃河河床淤積抬高影響最大、危害最嚴重的粗泥沙集中來源區修建高標準免管護攔沙工程,攔減入河泥沙。在董志塬等高原溝壑區,建設塬面、溝頭、溝坡、溝道“四道防線”,遏制塬面萎縮。在植被覆蓋度較高、水土流失輕微的黃河源頭、祁連山、甘南草原、六盤山、子午嶺等區域,實施封育保護,減少和避免人為干擾破壞。同時因地制宜,全面開展旱作梯田改造和建設。利用技術手段推進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全覆蓋、常態化動態監管,嚴控人為水土流失,力爭到 2035 年黃土高原宜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得到全面有效治理,人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

            張金良呼吁要從系統保護、系統治理、綜合治理角度,盡快建立衡量流域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綜合體發展質量的理論技術體系,評價保護、治理重大措施的科學性及實施效果,指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時,應盡快建立協同管理體制機制,加快出臺《黃河法》,將黃河治理保護與管理上升為法律制度,為規范黃河流域的開發治理保護和管理明確底線約束。以河(湖)長制為支撐,建立跨區域、多部門的協同治理機制,充分發揮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支撐作用,完善流域、區域、行業管理的議事協調協商制度。實施黃河水庫群防洪、防凌、減淤、供水、發電、生態等統一調度,解決九龍治水、分頭管理問題。加強流域各級水行政管理機構執法能力建設,推進流域上下游水生態環境信息共享。(科技日報記者 喬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洪水風險 黃河流域 二級懸河 水資源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