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湖北大部頻現此起彼伏分散且強度差異較大的陣性降雨,往往使農民感到防不勝防。8月19日記者采訪了湖北農業氣象專家黃智敏。他說,這就是俗稱地“跑暴雨”!它來得急、去得快,強度變化大。
“何止是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鄂西南局部鄉鎮還出現有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黃智敏說,未來受高空波動和中低層切變線以及副熱帶高壓可能斷裂、弱化影響,上述天氣狀況還會持續發生,為了便于加強防御,這里推出四則民間諺語供大家來辯“天氣”。
烏頭是風,白頭是雨
夏日,有時風輕云淡,有時烏云翻滾,形狀多變,色彩紛呈。有時會見垂直發展向上的山一般的云,頂部灰暗,氣象上稱之為濃積云。
它是低空暖濕氣流抬升形成的對流云,頂部向上拱起,像青色花椰菜一樣,顯得烏黑灰暗。這種云一般離地不太高,云里的小水滴一般不具備下降條件,常不會降水。但由于濃積云底部氣流上升,周圍氣流便向其下面補充,于是在地面會形成風,所以當它移來時,會引起大風,“烏頭是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若當濃積云繼續發展,其頂部達到凍結層高度以上時,云中水汽就會凝華成了冰晶,出現白色絲狀冰晶結構,原來花椰菜形狀的頭部就開始模糊,加之風吹的方向與它相對,以至于使其發展成砧狀或馬鬃狀云頭的積雨云。
黃智敏說:由于其頂部由冰晶構成,且越往上越薄,比中部底部要薄很多,透光性也好,所以積雨云頂部在陽光的照射下總是顯得發白,人們稱之為“白頭”。而此時,積雨云中的小水滴或冰晶混合體會急劇增大,克服空氣上升的阻力,降落地面就形成了雨。這就是“白頭是雨”的來由。
順風如拉纖,逆風如飛箭
在天空的某一方向有對流云正在發展,若風向與云的移動方向一致稱之為“順風”,其向本地移動速度遲緩,就像纖夫“逆水行舟”那樣緩慢或者來不了;若風與云的移動方向相反,稱之為“逆風”,那么該云移到本地的速度將會如飛箭一樣,進而帶來降雨。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這是因為,盛夏太陽輻射最為強烈,尤其受熱快的地面易把上面的空氣烤熱,熱空氣的密度小輕而上升,便會出現垂直向上發展的對流云。若它的移動方向與當地地面風方向是一致的,就稱為“順風”,反之則為“逆風”。刮逆風時,常常會將帶有一定水汽的氣流輸送到對流云所在地,氣流在那里形成輻合,進而加強了上升氣流,給對流云的發展增加能量,使之發展旺盛,一旦該云發展成熟,很快就會帶來陣性降水;相反,若風從對流云的方向吹來,會使那里的氣流因向外流動,從而減弱了促進對流云向上發展的能量,等于挖了對流云的基礎,使之發展乏力,因而很難產生降水。即使順風形勢下產生降水,也來得相當艱難。
有雨四方亮,無雨頂上光
這還是指上面所說的積雨云,在即將下雨的時候 ,頭頂烏云密布,光線 很暗,說明云的底部就在自個的上空,相對之下四方不是云的底部或者就無云,便顯得明亮,當然本地就會下雨。
在沒下雨的時候,如果四方顯得昏暗,仿佛大雨即臨,可結合上面的諺語,只要風不是向那最暗的方向吹,又不是垂直向上發展,由冰晶組成的所謂白頭積雨云就不會下什么雨。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夏日某地存在暖濕氣流時,便會產生上下對流運動。暖濕氣流從地面升起,因絕熱冷卻達到飽和而凝結成云,在下沉氣流控制區,空氣絕熱增溫,相對濕度較小,云難以產生,便形成了朵朵頂部凸出、底部平坦的淡積云。若對流加劇繼續發展,由于上升氣流的中部比周圍強,便會形成濃積云和更龐大的積雨云。
在垂直向上發展旺盛的積雨云中,當發展到相當的高度后,因上下對流冰晶間會相互碰撞、摩擦生熱, 使冰晶破碎和分離,這樣熱的一端帶負電,往云頂聚結,冷的一端帶正電,向云底下沉,云底的正電荷區,又會在地面上感應出負電荷區,導致云中的電荷分離強烈,使電位差加大,當大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擊穿空氣的放電現象,即閃電與雷鳴。
黃智敏說,這類降水不像冷暖空氣交鋒或熱帶氣旋(臺風)攜帶有大量的水汽,故往往出現“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