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濟南一人工智能研究所利用電動車告警算法 讓電梯對電動車“拒載”

            8月1日起實施的《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明確要求,在高層民用建筑停放電動自行車或為電動自行車充電,拒不改正的,最高可處以10000元罰款。新規出臺后,不少地區開出罰單,但電動車上樓依然常見。既然不能“一罰了之”,不如求助高科技。記者采訪獲悉,濟南高新區有一家人工智能研究所利用電動車告警算法,讓電梯對電動車“拒載”。

            今年6月18日,濟南高新區這家人工智能研究所推出一款“搖光”AIBOX智能盒,這是博觀智能AI“北斗”產品體系的第七款產品。“搖光”AIBOX智能盒的長寬只有半張A4紙大小,是電動車檢測算法依托的載體。系統安裝這款智能盒后,普通電梯就升級為“智慧電梯”,居民再搬電動車上樓就會遭遇尷尬:電梯監控攝像頭迅速捕捉電動車影像,語音警報立即響起,同時電梯還會“拒絕”關門,直到把電動車挪出去,電梯才能恢復運行。

            據悉,電動車進入電梯檢測算法基于其自研的AdaptNet2.0深度學習網絡,在多尺度特征金字塔上進行不同層級的特征融合,大大提升了局部微特征的表達能力,使AI算法應用更加精細化,能涵蓋市面上常見的電動車款式。

            結合實際使用情況,電梯內常出現自行車、滑板車、嬰兒車、輪椅等相近物體,為此,研發人員進一步提升了電動車關鍵部件局部特征的檢測精度,使算法在低照度下也能有很好的檢測精度,產品整體檢測精度提升至95%以上。目前,該智能電動車算法已在山東、江蘇、浙江等多個省份落地,還有多個項目正在調制匹配中。

            “‘搖光’AIBOX智能盒不是專為電動車開發的新產品,事實上,這款智能盒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據博觀智能濟南研究所所長包漢彬介紹,“搖光”AIBOX智能盒面對碎片化場景的功能需求,可快速迭代算法模型,場景功能可靈活切換;人臉識別與多種行為分析算法可同時運行和聯動,一機多用;采用邊緣輕量化方案設計,無需對現有監控網絡做出大的變動,上線即可使用,部署迅速。這款智能盒最大的特點是性價比高,不需要配建機房,通電安裝即可使用,讓人工智能應用落地變得更容易。

            在食品安全領域,該技術可提供廚房權限管理功能,確保廚房無閑雜人員進入,保障食品安全;應用在社區,可通過人臉識別、車輛識別算法對社區人車進行全域智能管理,破解老舊小區車輛卡口和人臉相機部署不足的難題,同時,對區域管理實現24小時全時分析,對誤闖禁區的車輛與人員實時告警,高效處理告警事件;在加油站,這項技術能監督場內打電話、抽煙等高危違規行為,不僅能即刻將告警信息傳至安保管理平臺以便及時介入,還支持數據接入管理部門,逐級保障加油站安全運行;在建設項目現場,博觀“搖光”智能盒可迅速篩查無權限人員和車輛,建立數字化檔案的人車物管理體系,同時實時監管員工安全帽及工作服穿戴、吸煙違規等情況,減少安全事故。(記者 韓霄鵬)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人工智能研究所 電動車告警算法 電梯 電動車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