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處暑節氣以有氧運動為宜 學會調整情緒保持心情舒暢

            8月23日進入處暑節氣。處暑過后,秋意漸濃,氣溫由炎熱開始向寒冷過渡,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中醫師韓曉明提醒,進入處暑節氣以后,氣候逐漸干燥,養生應以“滋陰潤燥”為宜,以免受“燥邪”傷害。

            處暑節氣飲食要“滋陰潤燥”少辛辣

            韓主任稱,處暑是秋天的第2個節氣,“處”有終止的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散去,秋天到了。這個時候有兩個氣候特征,一個是早晚涼、白天熱,處暑節氣之后仍有一段時間中午氣溫較高,基本上再等上十天半個月,才會實現真正的秋涼。處暑節氣第二個氣候特點就是會有“燥”的情況出現。這段時間氣溫漸漸地下降,空氣含水量低,氣候相對比較干燥,人體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容易出現咽干舌燥、上火等癥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

            如何解決這個“燥”的問題呢?韓主任稱,處暑節氣后氣候會逐漸變得干燥,容易引起呼吸道的不舒服,所以我們應該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養生原則為滋陰潤燥,兼祛暑濕。飲食宜少辛增酸,多食酸甘、質潤之品,以養津液、防秋燥,如百合、葡萄、梨、玉竹、沙參、木耳、芝麻、蓮藕、蜂蜜等。同時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或不吃了。適當地煮些綠豆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起居有講究睡好子午覺夜間腹部蓋薄被

            起居方面有這些需要注意:首先要調整睡眠時間,早睡早起早健康。睡好子午覺,遵循“陰精收藏,收斂神氣”的養生法則,適當增加睡眠,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于收斂陽氣。睡覺的時候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可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蕩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處暑節氣氣候變數較大,雨前氣溫偏熱,雨后氣溫偏涼,易引發風寒或風熱感冒,特別需要當心。

            處暑后以有氧運動為宜

            韓主任稱,處暑節氣還需要注意適量運動,還得注意不在心情低落時鍛煉,苦悶的情緒會增加臟器負擔,不適合鍛煉;晨跑要在安靜且干凈的公園進行,不宜馬路邊晨跑,避免汽車尾氣和灰塵對身體產生傷害;運動要以有氧運動為主,處暑過后,天氣漸涼,爆發性的無氧運動易引發身體不適,可進行慢跑、爬樓梯、瑜伽等項目。

            要學會調整情緒保持心情舒暢

            韓主任稱,人一到秋天就容易產生悲涼之感。秋風一起,人體開始收斂,皮膚就不往外擴張了,我們的心情也開始收斂,這時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一些不好的事情,人便會悲傷起來,悲憂傷感的情緒能傷害到肺氣,有人就會咳嗽、咳痰,這些上呼吸道的癥狀就會出現。

            此時,我們要學會調整情緒,盡量保持內心寧靜、神志安寧,讓心情舒暢。如果不小心遇到一些傷感的事情也要學會排解,出去走走路、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或者跟好朋友聊聊天,打打拳,練練書法,聽聽音樂,彈彈古琴,種種花草等等。這些都是可以怡情養性,讓我們保持心情安寧、舒暢的好方法。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錢鳴 華蘇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處暑節氣 調整情緒 有氧運動 飲食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