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如何把吃出來的脂肪肝再“吃回去”?檢查脂肪肝的五種方式要知道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是一種常見的肝臟病理改變,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發病率在不斷升高,且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

            要知道,正常人肝組織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膽固醇等,其重量約為肝重量的3%-5%,而如果肝內脂肪蓄積太多,超過肝重量的5%或在組織學上肝細胞50%以上有脂肪變性時,就可稱為脂肪肝。其臨床表現輕者無癥狀,重者病情兇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常可恢復正常。

            “吃出來”的脂肪肝

            如何把吃出來的脂肪肝再“吃回去”,先了解下脂肪肝的形成。

            1、新攝入:我們三餐攝入的脂肪,在消化吸收后,可以被直接運到肝臟、腹部、或皮下儲存起來。因此脂肪的攝入會鼓勵肝細胞儲存脂肪。

            2、新和成:當人體熱量攝入大于支出,多余的碳水化合物首先在肝臟被轉化為糖原。在糖原庫填滿后,肝臟開始利用葡萄糖合成脂肪,儲存起來。另一個合成脂肪的途徑是通過酒精。大量飲酒導致肝臟生成乙醛,乙醛為合成脂肪提供了最好的原料——NADH。

            3、儲存:在饑餓的時候,全身脂肪組織的脂肪儲備被調動,通過血循環進入肝臟。其目的是在這里被氧化,提供燃料。

            但是肝臟的脂肪也是一個進出平衡的動態系統。脂肪離開肝臟需要蛋白質載體VLDL(極低密度脂蛋白)。在極度饑餓的狀態,蛋白質的合成一旦受到影響,VLDL也會斷貨,于是脂肪不能有效離開肝臟,進出肝臟的平衡被打破。這時脂肪也會在肝臟儲存起來。

            炎癥反應對甘油三酯在肝細胞里的積累有很強的促進作用。造成炎癥反應的因素包括動物性和高脂飲食引發的腸漏、鐵過量以及肝炎病毒、心理壓力等。

            總而言之,高脂、高熱量、動物性飲食和酒精是形成脂肪肝最主要的原因。

            脂肪肝是可逆轉的

            脂肪肝這個病說輕不輕,說重也不重。如果你思想上重視、行為上改變,那么在早期查出來以后是完全可以逆轉的。但是,如果你一味放縱自己,任由肝臟處于一種惡劣的環境中,它可能就會逐漸罷工,最終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同時也會導致II型糖尿病。

            單純的輕、中度脂肪肝一般不需要用藥物治療,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恢復。生活方式醫學包括:植物性飲食、規律的運動、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人際關系、壓力調控、避免藥物依賴。

            如果患者合并代謝綜合征或肝功能發生異常(比如轉氨酶升高兩倍)時,就需要輔助配合一些降壓、降脂或護肝的藥物,但是前提一定要改變生活方式,光靠單純的吃藥而一如既往地堅持往日的生活方式,效果可能不盡人意。

            檢查脂肪肝的五種方式

            如何早期發現脂肪肝?

            1、體格檢查:多數脂肪肝患者存在肥胖,肝臟輕度腫大可有觸痛,質地稍韌、邊緣鈍、表面光滑,少數患者可有脾腫大和肝掌。進展至肝硬化時,患者可出現黃疸、水腫、撲翼樣震顫以及門脈高壓體征。

            2、實驗室檢查:輕度脂肪肝,肝功能基本正常。中、重度脂肪肝,表現為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輕中度升高,達正常上線的2-5倍。一般肥胖性脂肪肝ALT高于AST,反之,酒精性脂肪肝AST高于ALT。80%以上患者血清膽堿酶升高。血清膽紅素可異常。

            3、B超:B超對脂肪肝的檢出比較靈敏,主要依據肝血管的清晰度、超聲衰減程度等對脂肪肝進行分級診斷,現已作為脂肪肝的首選診斷方法,并廣泛用于人群脂肪肝發病率的流行病學調查。但是,B超檢測肝臟脂肪變性,診斷準確率較低,不能確定肝功能受損的程度,也很難發現早期肝硬化。

            4、CT和磁共振:CT平掃可見肝密度(CT值)普遍降低,低于脾臟、腎和肝內血管,嚴重脂肪肝CT值可變為負值,肝/脾CT值比值可用于衡量脂肪肝程度。CT診斷脂肪肝的敏感性低于B超,但特異性優于B超。磁共振主要用于超聲及CT檢查診斷困難者,特別是局灶性脂肪肝難以與肝臟腫瘤鑒別時。

            5、肝組織病理檢查:能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進行臨床病理分型。提倡在B超的引導下進行肝穿刺,以提高穿刺準確性,最大限度地減少肝臟損傷。鏡下可見肝細胞脂肪浸潤,脂肪球大者可將細胞核推向一邊,整個肝細胞裂可形成脂肪囊腫。肝細胞壞死及炎癥反應輕微或無。肝組織活檢是目前診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分期的“金標準”,不過,因其具有有創性及抽樣誤差帶來的不準確性,臨床應用受限。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超聲醫學科醫生吳春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脂肪肝 吃回去 檢查脂肪肝 可逆性疾病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