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食堂的午餐是如何做出的?有“電子眼”可對后廚操作實時監控。飯碗中的米來自哪里?有“追溯賬”讓來龍去脈一目了然……日前,記者從教育部門了解到,為讓孩子吃上“放心餐”,我市對學校食堂推進大宗食材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制、信息公開制、進貨查驗制、索票索證制等,對全市學校食堂升級改造,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
據了解,按照有資質、有實力、有業績、專業化的原則,對學校食堂使用的米、面、油等大宗食品定點采購、統一配送,建立對定點配送企業服務質量檢查評價制度、責任追究制度、退出制度,保證原料可靠、過程可控、問題可查、源頭可溯、責任可究。
教育部門要求學校嚴格落實校園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每所學校配備食品安全管理員,有條件的學校配備營養健康管理員;落實校長等相關負責人陪餐制,推進師生、家長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落實食堂操作規范,做好清潔消毒、加工制作、留樣登記。
針對家長關注的“校園配餐”新模式,2017年以來共遴選優質配餐企業80余家,為全市513所學校21.19萬人配餐;2021年,在主城區布局建設10所中央廚房,改變傳統午間配餐散點化、作坊式、低質高價的運營狀況,實現學校食堂管理和配餐服務規范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實現有需求的中小學午間配餐100%全覆蓋。
全市教育部門不斷強化食品安全源頭預防和過程監管,嚴守安全底線,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實現春秋兩季開學食品安全學校自查覆蓋率100%,教育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聯合檢查覆蓋率100%,“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100%,有需求的中小學午間配餐覆蓋率100%。(作者:盧虹)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