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淋巴瘤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不過隨著醫學發展已經成為可治愈的癌癥。9月14日,在“世界淋巴瘤日”來臨之際,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血液腫瘤中心聯合沙坪壩區科學技術協會等多家單位,發布了2021版淋巴瘤患者康復指南。
淋巴瘤是可以治愈的癌癥
“淋巴瘤是原發于淋巴結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血液腫瘤中心主任劉耀介紹,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兩大類,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占80%以上。由于淋巴細胞是血液細胞分布全身各個部位,因此惡變的淋巴細胞,也就是淋巴瘤細胞全身各處均可以出現。
近年來,淋巴瘤的發病率不斷上升。重慶市2020年新發腫瘤登記數據顯示,淋巴瘤發病率為6.85/10萬。在惡性腫瘤發病率排名中,男性占第9位,女性占第10位。
“淋巴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其中兒童發病率更高,在兒童惡性腫瘤中位居第三位。”劉耀說,淋巴細胞增殖非常快,受環境影響也比較大,大概以每年4%的速度上升,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危害更為突出。
“大約60%的淋巴癌患者首先發癥狀是頸部、腋窩及腹股溝等處的表淺淋巴結腫大,不痛不癢,開始時可能是單一淋巴結腫大,慢慢地數目增加,且越腫越大。”劉耀說,發生于不同的臟器可引起相應的癥狀,如發生于胃、小腸或大腸則可能有腹脹、便血、嘔吐、腹痛等消化性潰瘍或胃腸機能障礙的癥狀;若淋巴瘤侵犯骨髓,則可能產生臉色蒼白、發燒、出血等血液病的癥狀。有些患者還可能出現皮膚瘙癢、發熱、盜汗、體重減輕等全身癥狀。
目前,淋巴瘤的誘發因素包含了空氣和室內裝修污染,生活中的輻射,病毒、細菌等感染,以及心理壓力,不合理的飲食等。在日常預防中要針對性進行預防,兒童及青少年更加需要在室內污染、輻射預防、生活習慣等方面格外注意。
“淋巴瘤的治療手段越來越豐富,已經成為可以治愈的腫瘤。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我們是完全可以戰勝它的。”劉耀表示,即便是中晚期,也可以通過有效的治療,達到長期生存。所以,淋巴瘤患者一定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九成的復發和轉移發生在頭5年
養花種草,四處旅游,患者繆小鳳已經享受了11年這樣悠閑的退休生活,如果不說,誰也看不出來她患癌12年。因為堅持科學的治療和隨訪,她現在不僅康復而且以自己的故事鼓勵著其他患者。
要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質量,除了早期發現和規范治療,康復隨訪也是淋巴瘤管理的重要部分。淋巴瘤有多個治療方案,化療、放療、靶向免疫治療、手術治療、骨髓和造血干細胞移植。淋巴瘤90%的復發和轉移主要發生在頭5年內,只有定期隨訪,才能及早地發現復發和轉移。醫生根據病人的情況及復查的結果, 進一步向病人進行康復指導或提出新的處理意見。病人或病人家屬和醫生定期保持聯系,并按醫生約定的時間或自己發現有不舒服等其他問題時來醫院復查。
淋巴瘤患者要實行全程化管理模式,不能只是醫院“單打獨斗”,需要醫護患,以及患者家屬四方共同努力。劉耀說,為此由該院血液腫瘤中心專家團編審,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黔江中心醫院、合川區人民醫院、江津區中心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聯合發布《2021版淋巴瘤患者康復指南》。《指南》主要對淋巴腫瘤患者的全程管理、定期隨訪及常見化療副反應處理等進行了切實有效的指導,并強調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的飲食營養、適當的運動鍛煉及積極樂觀的心態是腫瘤患者康復的四大要素,以幫助淋巴腫瘤患者早日康復,回歸社會。
在活動上,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血液病實驗室成立。實驗室將瞄準醫學發展前沿,在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惡性血液腫瘤的診療、研究,以及和干細胞研發應用等方面,不斷將科研成果向轉化臨床,促進臨床醫療技術的持續發展。(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實習生 單倩瀾)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