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9月16日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近期,市園林綠化局在動物保護社團的協助下,救助了一只藪貓,這種動物分布棲息于非洲西部、中部和東部的大草原。雖然是外來物種,但是按照我國加入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被核準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進行保護管理。目前,它已被送至大興區北京野生動物園救護站進行專業救治,生命體征穩定。后期將接到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飼養。據了解,今年以來北京全市救護野生動物2300余只。
北京持續強化野生動物保護救護工作
隨著秋冬季候鳥遷徙期的到來,全市將針對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區、越冬地、繁殖地、遷飛停歇地、遷飛通道和其他野生動物集群活動區域,進一步強化野外巡查和看守,為野生動物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據了解,今年以來,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持續強化野生動物保護救護工作,1月份至今共接收救護野生動物已達227種2384只。其中,野外救護185種1223只,接收轉交107種1161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6種24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5種315只,三有保護動物123種1656只,《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保護動物14種64只,附錄Ⅱ保護動物30種379只。
私養“異寵”危害大 違法飼育將追責
據悉,收到捕獲藪貓的情況后,市園林綠化局緊急對全市野生動物繁殖利用單位的藪貓存欄情況開展核查。未發生藪貓逃逸情況。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處處長張志明告訴記者,這只野外發現的藪貓,有可能是未經批準私自養殖后逃逸出來的,也有可能是私自養殖后棄養或擅自在野外“放歸”。
據介紹,近年來,全市接收的遺棄、走失、執法機關罰沒以及市民主動送交的各類“異寵”數量逐年增多,其中包括許多外來物種,特別是今年以來,接收救護外來物種占到了全部接收救護總量的近五分之一,占用了救護單位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由于沒有合法來源,也未經檢疫防疫,這些外來動物極有可能攜帶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一些兇猛或有毒的動物還有傷人可能,給飼養者和社區帶來健康風險。同時,這些外來物種在北京沒有自然分布,逃逸或隨意放歸后或悲慘死去,甚至形成生物入侵,對首都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有些蛇類、猛獸等發生逃逸還會造成市民恐慌。
據了解,2020年頒布實施的《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交易、運輸等都有明確規定,對列入國家、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僅限于科學研究、物種保護、藥用、展示等特殊情況,而申請主體也僅限單位。《條例》明確禁止個人私自開展野生動物繁育行為,同時也規定禁止擅自實施放生活動。對未按照規定從事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活動的,將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擅自實施放生活動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候鳥遷徙期將至 讓我們共同關愛野生動物
隨著秋冬季候鳥遷徙期的到來,全市將針對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區、越冬地、繁殖地、遷飛停歇地、遷飛通道和其他野生動物集群活動區域,進一步強化野外巡查和看守,通過加大人員力量、增設監控設備、加強宣傳引導等方式,嚴防亂捕濫獵和破壞候鳥等野生動物棲息地等違法行為。在此,也呼吁市民朋友們不要隨意飼養“異寵”,大家共同樹立“不接觸、不打擾,不傷害”野生動物的生態環保意識,發現野生動物受傷等情況,及時向屬地野生動物主管部門報告。(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