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COP15在云南昆明開幕 向全世界宣傳推介山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今天在云南昆明開幕。大會主題是“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是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召開的全球性會議。我省以線上展區的形式參展,以“齊魯青未了,萬物生和諧”為主題,著重展示全省和黃河三角洲、泰山、昆崳山、南四湖、貝殼堤島、蒙山、大天鵝之鄉榮成等7大重點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向全世界宣傳推介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

            《生物多樣性公約》于1992年簽署,旨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組成成分,且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遺傳資源的商業利益和其他形式的利用。目前,《生物多樣性公約》共有196個締約國,每10年設定一系列目標。

            記者了解到,COP15將分兩階段在昆明召開。第一階段會議于今年10月11日至15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第二階段會議將于2022年上半年以線下方式舉行。COP15第一階段會議包括開幕式、閉幕式、部長級會議、生態文明論壇等活動,將發布“昆明宣言:邁向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呼吁各方采取行動,響應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號召,遏制生物多樣性喪失,增進人類福祉,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二階段會議將審議和決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作為COP15大會的重要標志性成果,“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將對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作出規劃。

            我省積極參與COP15各項工作特別是展覽工作。日前上線的“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中國館線上展”分主展區、地方展區和云南展區。在地方展區中,我省精心制作了山東線上展區,展區采用Web GL全景展示技術,著重展示全省和黃河三角洲、泰山、昆崳山、南四湖、貝殼堤島、蒙山、大天鵝之鄉榮成等7大重點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

            我省地處黃河下游,瀕臨渤海與黃海,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暖溫帶季風氣候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我省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建立了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488個,形成較為完善的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網絡,并在全國率先更新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涌現出黃河三角洲、昆崳山、長島、南四湖等一批保護成效明顯、具有典型代表性地區。

            記者了解到,本次展覽將從今年10月10日持續至明年上半年,通過線上方式面向全球展出,全球公眾可通過PC端和手機端參觀線上展覽。

            據悉,作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最早一批締約國,我國一直在大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我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完善政策法規,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建立國家公園體系,實施長江十年禁漁,不斷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積極履行國際公約義務,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參與度不斷提升,生物多樣性下降勢頭得到基本控制,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近年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正在發生可喜的變化:東北虎、雪豹、藏羚羊、亞洲象、朱鹮等珍稀瀕危物種數量明顯增加,“國寶”大熊貓也從“瀕危”降為“易危”等級。(作者:陳曉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COP15 生物多樣性 保護成果 生態環境質量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