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以下簡稱“廣州生物院”)、廣東華南新藥創制中心共同研制的針對阿爾茨海默癥的1.1類候選新藥AD16(哌噠甲酮片)已完成了I期臨床,呈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AD16有望成為我國首創抗神經性炎癥治療阿爾茨海默癥的新藥,造福數千萬阿爾茨海默癥患者。
據2020年有關研究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癡呆患者約有1507萬人,其中阿爾茨海默病患者983萬人,占60歲以上總人口的3.9%,血管性癡呆為1.6%,其他癡呆為0.5%。在此基礎上,還有輕度認知障礙患者3877萬人(15.5%)。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大腦的神經元不斷凋亡,大腦萎縮、功能退化、發展至失認失語、智力水平像嬰幼兒,嚴重威脅我國的老齡人群的健康,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目前雖有多奈哌齊等一線藥物在使用,但臨床治療藥物仍相當匱乏。自發現阿爾茨海默病100多年以來,至今全球用于臨床治療的藥物只有7款,遠遠不能滿足患者的用藥需求。
2008年,廣州生物院胡文輝博士帶領團隊設計、發明了新藥AD16,與現有治療阿爾海默茨癥的其他藥物不同,AD16的藥學原理作用為抗炎,是一種神經元炎癥抑制劑,可以阻斷β淀粉樣蛋白等因素誘導的神經膠質細胞活化,抑制腦內白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等炎癥因子的升高,減少β淀粉樣蛋白等對神經元損傷,從而阻止阿爾海默茨癥疾病的進展。該款藥物已在中國、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申請了專利。
2012年,AD16完成了臨床前研究。實驗證實,AD16通過抑制大腦的神經炎癥,有效阻止了神經元的死亡,能夠延緩疾病,改善認知和記憶障礙,藥效明顯優于當前的一線治療藥物。因此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
在近期結束的I期臨床實驗中,AD16表現出了非常好的整體安全性和耐受性,未觀察到劑量相關性毒性反應,所有與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均為1/2級,未發生嚴重不良事件,無受試者因不良事件提前退出。據了解,項目臨床II期試驗正在緊張積極籌劃中。(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通訊員 黃博純)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