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江蘇:“綠金30條”畫出發展路線圖 特色舉措逐漸凸顯成效

            探索啟動水權、用能權等交易平臺建設,研究碳匯、核證資源減排項目價值核算機制,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4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省內13家部門單位日前聯合印發的《關于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進行了解讀,一批具有鮮明江蘇特色的“綠色金融”新舉措被重點提及。

            目標明確

            “綠金30條”畫出發展路線圖

            “綠色金融”旨在通過發揮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市場定價三大功能,對綠色低碳循環轉型形成有力的金融支撐。江蘇作為經濟大省、工業大省和能源消耗大省,正處于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階段。我省要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就必須高度重視并充分發揮綠色金融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江蘇銀保監局等多個部門,共同起草了《指導意見》,共有30條主要內容,簡稱“綠金30條”,從任務目標、序時進度、職能分工等方面對江蘇綠色金融發展作出科學、系統規劃。

            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副行長郭大勇介紹,此番出臺的《指導意見》從積極培育環境權益交易市場、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服務等8個方面提出了25條具體舉措。如,以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為依托,定期對融資主體進行動態綠色評級,實現綠色融資主體認定自動化、精準化;大力推廣“環保貸”“節水貸”等特色綠色信貸產品;支持金融機構創新并推廣水權、用能權、竹林碳匯、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權等抵質押貸款產品等。

            郭大勇表示:“綠色金融工作的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標,就是要堅持系統思維,突出問題導向,積極改革創新,加強風險防范,以推動經濟綠色低碳發展和創新轉型升級為導向,構建具有江蘇特色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組織體系、產品體系和風控體系,引導和激勵更多金融資源支持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強調實操

            特色舉措逐漸凸顯成效

            今年剛印發的江蘇省“十四五”金融發展規劃,用專門章節對“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美麗江蘇建設”進行了部署。而在多項政策合力推動下,如今江蘇綠色金融的發展成效已經凸顯。

            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全省綠色信貸余額1.43萬億元,同比增長29.4%,占各項貸款余額比例為8.6%。今年1—9月,全省發行綠色金融債券70億元,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83.75億元,綠色保險、綠色證券、綠色PPP發展位居全國前列。

            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二級巡視員周建林表示,早在2019年8月,省生態環境廳、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省財政廳等七部門就聯合發布了《綠色債券貼息政策實施細則(試行)》等4份文件,對綠色債券發行主體、綠色產業企業、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投保企業及綠色擔保機構等綠色金融主體給予具體的政策扶持。近三年來,省級財政還綜合運用財政獎補、貼息、風險補償等手段,累計安排綠色金融獎補資金共計1.45億元,積極引導支持各類金融機構服務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而隨著省內各地對于轉型升級有效途徑的不斷探索,一批“江蘇特色”的實踐也逐漸落地。南京江北新區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綠色金融創新促進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探索綠色發展的“江北路徑”;環責險“無錫模式”深入推進,累計參保企業超過1.06萬家次,承擔責任風險100.36億元,累計保費收入1.53億元,全國地級市排名第一;泰興市在省內率先制定《企業融資綠色評級辦法》和《項目融資認定辦法》兩項認定標準,形成全省首個地方性綠色金融標準……

            “目前省政府投資基金已累計設立環保類子基金6只,總規模61.98億元,已投資項目43個、投資金額27.71億元,支持了一批環保治理項目和優質節能環保企業。全省綠色PPP項目總投資超千億元。”周建林介紹說。

            構建體系

            探索實現“雙碳”目標新路徑

            《指導意見》提出,要搭建綠色金融基礎性制度框架,制定全省綠色金融標準建設實施方案,在綠色融資企業評價、綠色融資項目評價、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等重要領域建立標準、予以規范,努力打造體現江蘇特色、有公信力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

            在此目標之上,江蘇在綠色金融產品端已經進行了先期試驗,一批綠色貸款、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等多層次的綠色金融產品先后推出:江蘇銀行作為國內城商行首家赤道銀行,推出了全國首筆再貸款支持、掛鉤碳賬戶綠色貸款產品——蘇碳融;蘇州人保財險落地全省首單綠色建筑性能責任保險;江蘇金融租賃發行境內首只國內外雙重認證的綠色債券(總規模10億元)。

            《指導意見》還明確,在平臺方面,將健全完善全省統一的排污權交易平臺功能,探索啟動水權、用能權等交易平臺建設,鼓勵金融機構為碳排放權市場交易主體提供融資融智服務。在服務機構方面,鼓勵大型銀行在江蘇分支機構和主要法人銀行機構建立“專項規模、專職團隊、專屬產品、專業流程、專門風控和專有考核”的“六專”運營模式等。

            郭大勇表示,為了給全省綠色金融工作提供支持保障,《指導意見》還將該項工作納入省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并建立了全省督辦通報制度,定期通報各地區各部門工作進展情況,探索在設區市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指標中納入綠色金融“因子”。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也將發揮省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辦公室職責,協調發改、科技、工信、財政等部門,并積極協調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駐蘇機構,爭取更多綠色金融政策和項目落地江蘇,爭取江蘇更多地區能參與國家綠色金融改革試點試驗。(江蘇經濟報記者 陳 寧)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綠金30條 發展路線圖 雙碳目標 雙碳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