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為學生應減負同時 也為老師和家長“減負”

            近日,吉林省洮南市一名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呼吁,減少非必要、非教學任務進校園。網友表示:“我是一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家長……短短幾個月,我們家長和孩子收看了1次消防的直播、下載了1次反詐騙App、看了1次愛眼日的視頻、關注過幾個公眾號……還有幾次記不太清楚的事,就不一一列出了。”

            針對該網友的問題,當地教育部門也一一進行了解釋,在強調這些任務、活動“有益”“必要”的同時,也表示許多內容應該是在“自愿的前提下”進行的。教育部門坦承,個別學校、教師在布置工作時,“對活動要求的理解和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對尺度的把握不科學、不規范”。

            “不是要求關注公眾號,就是截圖發照片,煩都煩死了”“廣西南寧這里比這位家長說的任務還多一倍”……從網友的留言來看,這種現象顯然并非一地一校的“特色”,很多地區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各類問卷、調研、答題,各種形式的簽到、打卡,幾乎成了當下中小學的“通病”。

            從內容來看,這些活動大多都是由其他部門攤派下來的,學校安排給老師,老師再指派給家長。家長們雖然也對這種事兒非常反感,但畢竟是老師安排的,也不得不做。長此以往,不僅容易積累、引發家校矛盾,而且還會造成家長們的逆反心理,讓一些原本“有益”“必要”的活動難以起到應有的效果。

            其實,類似的任務不僅讓家長疲于應付,老師們為了完成“指標要求”也同樣深受其苦。就在不久前,一位教師同樣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他們每天工作時間被應付檢查、填寫表格、參與活動所占據。

            相同的問題,先后令老師和家長叫苦不迭,必須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和反思。為學生“減負”的同時,也得為老師、為家長“減負”,把“非必要、非教學”的枝枝蔓蔓清理出去。(易嘉嚴)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學校布置工作 科學規范 老師 家長 減負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