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除了九臺區的采訪,同時關注報道全省疫情的情況,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顧不上吃飯是常事兒……”
2022年3月,疫情中的吉林按下了暫停鍵。
越明,中國吉林網記者,這個在新聞一線奮戰了12年的資深媒體人,再一次沖在了抗“疫”宣傳的“主戰場”,這是他繼2020年“首戰”逆行武漢、2021年“二戰”通化疫情后,再一次沖在了抗疫最前沿。
“三戰”疫情,在記者越明的“戰疫”記中,他用鏡頭和文字,記錄著戰士們的沖鋒姿態,傳遞著世間的溫暖與光輝,書寫著“平凡之軀”的媒體人擔當……
“首戰”逆行武漢
疫情“暴風眼”中的“紅區”記錄者
30天、1100多公里、20余萬步、78個口罩、139篇稿件……這組數字,是記者越明在2020年3月15日,赴湖北武漢的報道工作“滿月”的這一天,交出的一份答卷!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荊楚大地,并迅速蔓延至全國。
2020年2月15日,春節假期中的越明,主動請纓,參加赴湖北武漢的報道工作組,并跟隨前方指揮部抵達疫情“暴風眼”的武漢。
為了深入報道吉林省醫務工作者英勇救治病患的先進事跡,他持續深入到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雷神山醫院等定點醫院療區和疾控中心,也是吉林省為數不多的進入紅區采訪的記者。
“既然自己選擇奔赴戰場,那就拋開顧慮,沖到最前線。”長達42天的一線報道工作中,他記錄下了武漢戰“疫”的點點滴滴,講述英雄背后的“吉林溫度”。
“二戰”投身通化
與一線英雄共度“別樣”春節
“在通化工作的27天里,我采訪的足跡遍布通化市社區、卡點、核酸檢測現場、疾控中心、方艙康復醫院、定點救治醫院等,見到了午夜堅守一線的工作者,也見到了與死神展開殊死搏斗累倒在療區的醫務人員。”
……
2021年年初,吉林省通化市輸入型病例導致疫情暴發,通化封城。1月25日,正在全省兩會報道現場工作的越明,收到緊急任務,趕往通化市,從會場到“戰場”,越明再次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報道之中。
越明清晰地記得,那個春節,工作在“戰疫”一線,他與通化市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體人員過了一個“別樣年”。
為了能更好地提振戰疫信心,為通化“戰疫”貢獻媒體的擔當與力量,越明獨家策劃的戰疫特別欄目《對話夜歸人》,發布近百篇的新媒體作品,引發網友強烈共鳴,并被全國主流媒體轉載刊發。
誠如越明所言,“能夠用鏡頭和文字,致敬每一位奮戰在一線的英雄,是責任、是堅守、更是使命。”
“三戰”守護家鄉
拼出“007”工作記錄
“中國吉林網的各位網友,我是記者越明,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長春國際會展中心2號館,這里正在積極建設方艙醫院……”
3月12日上午,越明在長春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發回了報道:“春雪與大白同色。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中國吉林網記者越明,我現在所在位置是長春市九臺區……”
3月12日深夜,越明在九臺區結束采訪,回到所住的賓館已近凌晨。
“倒春寒”的夜里十分寒冷,抵達九臺區后,越明第一時間來到有確診病例的封閉小區進行現場采訪,以送菜小哥的凡人善舉為切入口,報道了九臺上下眾志成城、合力抗疫的感人故事。
在九臺區采訪的報道中,越明從市場物資儲備到愛心企業免費供應,從社區“擺渡人”到方艙醫院加緊建設……他的采訪遍布了這座小城的每個角落。
每天除了九臺區的采訪報道外,作為醫療口負責的記者,他還要時刻關注全省醫療系統的救治、轉運、科普等方面的內容。
“連續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說起越明在工作中的狀態,“007”成為了大家和同事給他的代號……
“記者,注定是個忙碌的職業。新聞傳播更是抗‘疫’宣傳的‘主戰場’。記錄下這個特殊時期的新聞故事,記錄下與那些逆行者同行的共同記憶。這既是責任,更是使命。”越明說,“每次累了,我都會想起5歲女兒在我每次出‘戰’時的不舍,只有完成好每個采訪報道任務,才無愧記者這個名字,才無悔于這份職業,才無憾無家人對自己的期待。”
此刻,隔離觀察中的越明,依然不停地忙碌著,一個又一個疫中吉林暖時刻躍然而出……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彭紳/文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