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第二中醫院肺病科接診了一位來自高淳的患者,周先生(化姓)今年2月2日因突發呼吸困難、神志不清送至當地醫院就診,入院后,周先生病情危重,并出現呼吸衰竭,立即氣管插管進行搶救,進一步接受檢查發現,周先生縱隔內巨大腫塊壓迫氣管,氣管狹窄不通導致呼吸衰竭。
因當地醫院救治能力有限,周先生被轉至江蘇省第二中醫院進行治療,入院后,該院肺病科介入小組即刻予以患者氣管支架置入術,為患者撐起正常呼吸的通道。
患者胸部CT提示“頸部、前縱隔見團片狀稍高密度影,包繞主動脈弓及三大分支,累及左鎖骨窩,邊界不清,左側甲狀腺受壓推移”,這巨大的腫塊是腫瘤?感染?還是其他病因?在超聲醫學科主任姚志勇的協助下為患者進行了彩超引導下腫物穿刺術,術后病理傾向為腫瘤性病變。經過治療后,目前患者正在康復中。
該患者的救治和診斷進行得非常順利,病情也得到緩解。但是一直困擾著醫生的疑惑是,如此巨大的腫塊并不是一日形成的,在此之前,早就應該出現進行性加重的氣喘癥狀了。原來,患者身材一直較胖,他一直以為自己氣喘的原因是因為太胖了!
姚志勇介紹,肥胖不僅僅會引起“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問題,也是腫瘤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有研究發現,肥胖、缺乏運動與乳腺癌、結腸癌、腎癌、子宮內膜癌、胰腺癌等多種腫瘤發病相關。減輕體重、適度增加有氧運動,則可以降低乳腺癌及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
肥胖誘發腫瘤發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脂肪組織可以提高絕經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雌激素持續不正常的刺激乳腺及子宮內膜,可能引發乳腺癌及子宮內膜癌。另外,腰部脂肪細胞能促使人類產生生長激素,也能誘發某些腫瘤。大腹便便的腹型肥胖人群,更容易發生腸癌等腫瘤,推測可能與肥胖及運動減少,使得腸蠕動減慢,呼吸減慢,致癌物排出減少、吸收增多、腸道內容物易于沉積等有關。
除此之外,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呢?
1、40歲以上的長期吸煙者。開始吸煙的年齡愈小,吸煙年數愈多,每日吸煙量愈大,則患肺癌的危險愈大。
2、經常接觸煤煙或油煙者。煤、煤焦油或其他油類的燃燒產物具有致癌性。煤氣、瀝青、煉焦工人肺癌發病率較一般人群為高。
3、體內外接受過量放射線照射者。
4、職業上接觸無機砷、石棉、鉻、鎳等的人。如接觸量大,接觸時間長,又缺乏防護,這些人群中發生肺癌的危險比普通人群高數倍到數十倍。
5、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等。
姚主任提醒,如果有腫瘤發生的高危因素,一定要積極改善生活狀態,調整生活方式,祛除不良因素。如果身體出現異常“信號”,如氣喘加重等情況,一定要及時就診!
(通訊員 端梓任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孫蘇靜)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