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是一種正常的季節性變化時出現的生理現象。其原因在于冬季皮膚血管收縮,春季天氣變暖,血管、毛孔擴張,相對穩定的血流量供應皮膚增加,供應腦的血液相對減少,從而造成春困。天津市兒童醫院中醫科專家提示,春困雖不是病,但它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可以試試用一些方法來調節。
導致春困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春困的發生與冬天的養護不足有關。冬季是閉藏的季節,陽氣深伏于體內,因此冬季要避寒就溫、神志內收、不要過度操勞,顧護好陽氣以提供春生的需要。
其次,肝氣郁滯、氣機不暢。春季是肝所主,只有保持肝氣的疏暢條達,才能使陽氣自然生發,若肝郁不暢就會影響陽氣的正常生發,從而引發春困。
最后,脾胃運化失常。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若脾虛或脾濕則會導致運化失常、清陽不升,從而引發春困。
如何預防春困
俗話說,早睡早起精神好,這樣有助于提高夜間睡眠質量。睡眠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來說,中學生每天要保證8-9小時的睡眠時間,小學生要保持9-10小時的睡眠時間。中醫講究睡子午覺,適當的午間休息有利于身體的陰陽調節,但時間在20-30分鐘為宜,過長的午睡會適得其反,破壞身體節律。
晨起最好用冷水洗臉,以刺激皮膚和大腦,使之盡快適應春季的血液循環變化。春困時,也可以采用簡單的按摩方式來解決:閉上雙眼,用雙手大魚際從嘴角、鼻翼向上,然后由額頭向下,收向下巴,再由嘴角向上。如此為一周,每次做10-20周。或者按虎口部位的合谷穴、手掌心的勞宮穴一兩分鐘,出現酸麻感即可,有醒神開竅的作用。
運動可改善人體的代謝過程,增強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對中樞神經等系統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春季應多運動,周末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參加一些如登山、散步、踏青等戶外活動。
科學飲食不犯困。飲食方面,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不可多食寒涼、油膩、黏滯的食品。最好每天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宜食新鮮、清淡、易消化及具有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如青菜、胡蘿卜、薺菜、荸薺等為最佳選擇。(記者李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