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保供成了關鍵詞。
有這樣一個群體——貨運司機,他們日夜兼程,不辭辛苦奔波在運菜保供運輸線上,只為讓百姓拎穩菜籃子。
4月23日,中國吉林網直擊特殊時期“逆行者”,一起聆聽他的故事。
車里的新“家”
“在車里睡覺,已經28天。”
最近,于雷把“家”安在了不足兩平方駕駛室中。放倒座椅,再鋪上一條小棉被,就成了他的床。洗臉盆、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也都帶到了車上。
駕駛室里安了家
今年45歲的于雷,是一名大貨司機,“跑運輸”整整22年。
“此前,由于長春東北亞等批發市場因疫情暫停營業,對長春市及周邊地區蔬菜供應影響很大,保供壓力進一步加大。咱們省立即統籌資源,聯保聯共馳援長春。我是3月26日,接到商務部門通知,開始保供運輸的。”于雷說,疫情發生以來一直在長春至松原、松原至長春路線上“切換”,從事蔬菜貨運。截至4月23日,他已經為長春累計運送600多噸鮮菜。
每天凌晨三點半,大概是于雷最忙碌的時刻之一。這一刻,他將從長春啟程前往松原,到指定地點“裝菜”。
從去到回,一趟要6個小時。疫情最為嚴重那段時間,一天要來兩趟,基本就是連軸轉。
不同以往的運輸
疫情下的保供運輸,也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一天時間基本都在車上
“下了高速工作人員查驗完相關證明,就要貼上封條,回到卸貨地點也不能下車,都是即卸即走。”于雷回憶,為了盡量減少與外界的接觸,除了核酸檢測,幾乎都是待在車上。同樣,在“途中”也要面對一些平時看來不是困難的“困難”。
于雷口中的“困難”,其實指的是吃飯和上廁所。
餓了就來桶方便面
“小便只能裝礦泉水瓶,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路上幾乎不喝水,餓了就來桶方便面。晚上回長春時,要是能趕上政府提供的盒飯,這也是一天中最香的一頓。”于雷說,新鮮蔬菜等不起,保供運輸就是要與時間賽跑。
疫情散去的小愿望
疫情之下“在路上”成為常態,有些家里的事情于雷無法顧及。
“前陣子老媽有病了,多虧有弟弟在家幫忙,要不然真是沒辦法了。”說到這,于雷的聲音有些哽咽。
于雷保供運輸,身邊不少朋友都知道。
大家也曾有這樣一問:“特殊時期,跑運輸是不是覺得很辛苦?”
“不辛苦是假話,但這一切都值得,能為抗疫盡一份力,讓大家及時吃上新鮮蔬菜,很光榮也很自豪。”于雷如是說。
戰“疫”仍在繼續,于雷保供運輸也將繼續。
疫情散去,每個人都有最想做得事兒。
采訪即將結束時,于雷給記者透露了一個小“愿望”,“疫情過去,我要第一時間回家跟家人團聚,吃團圓飯,守在他們身邊。”
吉林為貨運物流提供通行便利
特殊時期,保供就是保民生。
為保障運輸暢通無阻,吉林也是多措并舉全力以赴。
接下來,舉幾個例子予以展現。
為全力保障各類基本生活物資有效供給。吉林省嚴格落實保供人員和運送車輛防疫措施,優化采購、儲備、發放、管理環節,完善線上訂貨下單、線下統一配送模式,發揮聯保聯供機制作用, 嚴格實施綠色通道政策。
同時,在保障暢通方面,幾個動作也是令人印象深刻。
為徹底打通道路交通堵點。除暫時保留的省際和長春、吉林兩地檢查站外,各地自行設立的防疫檢查站、變相設立的卡點,一律撤除,臨時關閉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全部開放。此外,為貨運物流提供通行便利。最大限度增加地市級城市貨車通行時間、范圍,縣級城市除早晚高峰外原則上不對貨運車輛限行。對于特殊、重大運輸任務,由交警部門沿途提供護送服務;涉及省外運輸的,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協調外省公安機關交管部門解決。
來自吉林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省81對服務區全部正常運營,全省209個高速公路收費站全部開通,公路路網暢通。為了讓貨運司機掌握發證政策,會同移動、聯通等部門給貨運司機點對點發送短信32萬余條。截至目前,全省累計發放省內、跨省貨運車輛《通行證》38萬余張,做到了應發盡發。
記者手記
保供運輸線上的“逆行者”
去嗎?去啊!凌晨未入夢。
戰嗎?戰啊!為保供前行。
疫情發生以來,一個城市的“靜”,離不開一個群體的“動”。
而動的主角,就是保供線運輸線上的貨車司機。
這個群體組成物流鏈,為了防疫安全把家搬到了車上,爭分奪秒保供運輸,只為讓居家的百姓吃上新鮮蔬菜。
于雷,保供運輸大軍中的一員。
披星戴月,車輪滾滾,他們與戰“疫”路上逆行者一道,“保供,向前!”
疫情之下,保供備受關注。
這支特殊時期的運輸大軍,為吉林戰疫筑牢民生防線。
感謝!平凡中非凡的你 !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欒喜良 受訪者供圖
關鍵詞: 特別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