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7月23日,中國吉林網從長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長春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160天,同比增加11天,優良天數比率88.4%,優良率提升6.1個百分點。優級66天,同比增加4天。環境空氣綜合指數3.68,同比下降0.4,下降比例為9.8%。整體環境空氣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同期最佳。
監測數據還顯示:今年上半年,長春市多項主要污染物濃度均值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新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微克/立方米。
據悉,在6月18日生態環境部通報的2022年5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單中,長春市、上海市并列排名前第19位,長春市成為北方唯一入榜前20名的城市,5月份環境空氣質量列北方重點城市第一位。
據生態環境和氣象專家分析,長春市今年上半年環境空氣質量創如此佳績,“藍天白云、繁星閃爍”越來越多,有66天時間,空氣質量指數(AQI)低于50,市民享受到自然風景區標準的潔凈空氣。環境空氣質量越來越好,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明顯提高。這一方面是由于氣象條件較利于污染物擴散,更重要的是得益于長春市委、市政府實施的多項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措施。
近年來,長春市統籌推進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交通結構和用地結構調整,實施燃煤污染控制、工業污染源治理、移動源污染治理、揚塵污染治理等專項行動。強化燃煤污染治理。實施非電燃煤鍋爐摸排治理提標改造,16臺20萬千瓦以上燃煤火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在用20蒸噸/小時及以上非電燃煤鍋爐完成提標改造,安裝在線監控設施,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污染物全面實現達標排放。市區新建燃煤鍋爐項目,大氣污染物排放執行超低排放限值要求。
以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油品儲運銷等重點行業企業為重點,深入實施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綜合治理。
運用“吉林一號”高清衛星遙感監測和可視化揚塵管控管理系統,對“施工工地、拆遷工地、物料堆場、裸露地面、非正規垃圾點”等5類揚塵污染源實施全過程監管。市政府出臺實施《長春市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全面開展“清潔柴油車、清潔柴油機、清潔運輸、清潔油品”行動。
強化秸稈禁燒管控。全市建立健全秸稈全域禁燒包保督導、聯動執法、巡查檢查、調度通報、考核問責等10項工作機制。依托“吉林一號”高清衛星遙感監測技術,對全市秸稈露天焚燒污染、火點管控實施全過程、全鏈條、全周期閉環管理和智能化管控。完善24小時應急處置值班和違規露天焚燒火點應急處置工作機制,保障違規露天焚燒火點得到及時處置。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昕 通訊員 李春暉 楊學麗 李春暉/攝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