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也沒學過唱歌技巧,但是這回學校組織的這個社團我挺喜歡的,就讓媽媽給我報名了,我很喜歡這里,在這里收獲了很多樂趣。”長春市明德小學三年級的馬思懿同學說。
在這炎炎夏日,究竟是什么吸引了這么多小朋友們離開涼爽舒適的家,來到學校和長春市體育館呢?隨著鏡頭,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資料圖】
長春市體育館內,腳步聲、口號聲、籃球落地的聲音此起彼伏。
“靜觀其變!策馬迎敵!”傳統武術社團的小朋友們邊喊著招式的名稱,邊做出動作,老師一個個檢查、細心糾正動作。而籃球場館內,小朋友們三個為一組訓練運球動作,偶爾有球脫離掌間也并不氣餒。乒乓球館和跆拳道館內也有很多小朋友在認真練習,一招一式看起來十分有“范兒”。
這個假期,長春市明德教育集團明德分校、清華分校和白山分校充分利用校內和校外資源,形成了“多維齊動、集團共動、三營聯動”的托管模式,以明德教育集團營地、長春市體育館營地、吉林省颶風輪滑營地三個營地為依托,開設以體育、音樂、美術、科技四大類為主的動態社團。
“三個營地開設的社團有三十多個,包括羽毛球、飛盤、足球、小繩、視唱練耳、古箏、舞蹈、管樂、創意美術、疊疊杯、無人機、計算機編程、傳統武術、跆拳道、籃球、乒乓球、輪滑等。我們的師資來源響應朝陽區教育局 “內部挖潛,外部助力”的模式,內部可以用的老師我們就安排,缺的資源比如古箏、編程、無人機就從外部聘請。開設活動以來學校沒有收到一封投訴信,孩子們是真的非常受益,而且一個小時只收4塊錢,這是實實在在的惠民項目。”明德小學總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張玉英介紹道。
隨后,記者來到了明德教育集團營地,剛來到學校,便聽到一陣清脆悅耳的古箏聲,是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古箏。在教室里,美術老師在講解梵高名作《星空》的色彩特點,并激勵同學們模仿色彩搭配,創作出自己的作品。
據悉,除了社團和主題實踐活動,學校也應家長要求,開設了以作業輔導和課外閱讀為主的靜態看護。“平時要上班,把孩子帶到單位也影響工作,孩子在這里互相交流,還能有所收獲,我們也特別放心,就是給老師增添負擔了。”家長楊梅說道。
對此,明德小學的美術老師馮沖表示:“我從事這項工作就是源于熱愛,我特別喜歡孩子們,也特別喜歡美術這個學科,孩子們能有這樣的一個機會我非常開心。我的班級里有二年級和三年級的學生,看到他們理解和想法上的碰撞也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發。看到孩子們每天過得充實、安全、快樂,家長們安心、無負擔,少了一些休息時間也是值得的。”
除了明德小學外,朝陽區其他中小學也紛紛打造“學校自主營地”。利用學校場館資源,動員本校教師提供托管服務。北安小學、慧達小學等學校以靜態看護和動態社團為主,開設全天候托管服務,解決家長暑期看護難題。孩子們在校園里寫作業、讀書、游戲,參加社團活動,每天充實、快樂而安全,家長紛紛點贊。30中學錨定體育中考,以學生體能訓練為主,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每天訓練跳繩、跳遠、中長跑等項目,打造百姓家門口的體育訓練營地。
朝陽區四個教育集團(明德、解放、朝陽實驗、北安)充分發揮集團化辦學優勢,積極打造“集團校互動營地”,由集團長校統一調配師資,集中優秀教師,保障暑期托管服務的課程質量及活動開展效果。各集團校、大學區內能夠統籌利用教室、實驗室、功能教室、體育館、體育場等場館和設施資源,實現“一塊場地多種用途”,讓校園內的場地、場館、設施設備等多途徑用起來、動起來。
在“區域聯合營地”的打造中,朝陽區教育局聯合朝陽區文化和旅游局(朝陽區體育局)推進體育“三進”項目,探索暑假托管服務的新模式,朝陽區體育運動學校派出滑冰、輪滑、田徑等體育項目的教練員到各中小學開展相關培訓,實現“體教融合”共贏共享的新局面。“朝陽區中小學校外育人聯盟”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個暑假,吉林省科技館、東北師范大學東北民族民俗館、吉林省博物館、吉林省圖書館、吉林省禁毒教育基地、長春市體育館等10余個校外育人聯盟成員單位和光明藝校等7個進入“白名單”的校外培訓機構提供了學生活動場地和教育資源。
截至目前,長春市朝陽區34個學校自主營地、4個集團校互動營地和13個區域聯合營地吸引了近萬名學生參加活動,500多名教師擔任營地指導教師。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越明
實習生 蔣涵碧 文字/攝影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明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