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快資訊:走進美麗鄉村 看振興丨 一張小煎餅,“攤”火一個村

            一張小煎餅,“攤”火一個村!

            這背后有著怎樣的致富密碼?

            8月16日,中國吉林網記者來到安圖縣明月鎮龍泉村,一探究竟。


            (資料圖片)

            農民窮,環境臟,村集體經濟收入年不足5萬元,過去,安圖縣明月鎮龍泉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龍泉村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尋找產業發展之路。

            初秋時節,走進龍泉村,街巷潔凈、流水潺潺,庭院干凈整潔、公園綠樹成蔭,村里彌漫著煎餅的糧香味道。

            殊不知,憑借著龍泉煎餅這張名片,這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8年,安圖縣明月鎮龍泉村立足全村實際,投資230萬元,興辦龍泉煎餅加工廠扶貧車間。

            通過“企業+農戶+基地”的模式,帶動村民從事煎餅產業。10余戶脫貧戶在這里務工就業,為了推陳出新,增加產品市場競爭力,公司定期開展培訓,村民在穩定增收的同時也增加了一門致富本領。 目前,670平方米的煎餅生產車間,日產量達到500多斤。通過推廣,原本并不起眼的大煎餅,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有了穩定的銷路,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年銷售達300余萬元。

            “家門口上班,能看孩子,能掙錢,這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 村民王洪濤和愛人都在煎餅廠上班,一年能增收兩萬元左右,不用外出務工,小日子越來越好。  “煎餅廠的運營時間,主要由農民‘檔期’決定。”明月鎮龍泉村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柏金鳳介紹,目前,正處在農忙期,工廠暫時停工。一個禮拜后,工廠將再度重啟。每年手握6萬斤訂單,讓她對工廠的發展胸有成竹。

            柏金鳳告訴記者,今年,村里又利用2000平方米土地發展新能源光伏產業。結合鄉村旅游,龍泉村依照“光伏+”“旅游+”工作思路,發展了中藥材、家禽等種植、養殖項目,整體規劃打造韭菜、山野菜等棚膜化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充分利用庭院閑置資源,發展果蔬等庭院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短短幾年時間,龍泉村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脫貧致富不再等靠要,家家戶戶的小院和村道收拾得干干凈凈,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的理念,已成為大家的共識。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陳志文

            攝影 李煦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中國吉林 明月鎮龍泉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