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吉林省水利廳:2025年前為新增30.15萬畝水田提供灌溉用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1月1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關于開展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省水利廳副廳長劉志新介紹: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是實現我省“千億斤糧食”目標的支柱性工程,省水利廳站在糧食增產“耕地是根本,命脈在水利”的角度,高度重視,堅持水利先行,全力落實水資源保障和推進水利骨干工程建設。

            科學論證“需要多少水、水從哪里來”的問題。《指導意見》提出,到2035年,全省開發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實現新增耕地365萬畝,共需水15.53億立方米。經分析,在水利部分配給我省嫩江流域地表水水量指標外,還需新增3.2億立方米農田灌溉水量。省水利廳將按照節水優先、優化配置、遠近結合的原則,近期,通過大力實施農業節水、調整嫩江上游尼爾基水庫調度運行方式等保障用水需求;遠期,依托國家正在推進的東北水網建設,統籌優化重大水利工程布局加以解決,水資源是可以保障的。

            系統研究“水土匹配”的問題。實現新增耕地,首要是破解“有地無水”的困局,解決“水土不匹配”的矛盾。對此,省水利廳結合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分布情況,在加快推進在建松原灌區建設、已建五家子灌區和大安灌區達產、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等工程基礎上,以構建“兩縱四橫”吉林全域水網為核心,系統謀劃了中西部供水、引嫩入白擴建、大安灌區二期、扶余駿平灌區等水利骨干工程,通過建設一批引調水和灌區等水利保障工程,進一步優化水土資源匹配格局,完善干支渠輸水體系,將切實為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提供堅實水源保障。

            突出抓好近期項目落地。圍繞《指導意見》提出的2025年近期新增耕地目標,省水利廳已成立工作專班,赴白城、松原、大安現場調研指導,部署地方提前開展水利骨干工程前期工作,明確實施主體,制定推進時間表和路線圖。目前,引嫩入白擴建、大安灌區二期、松原灌區片區水利骨干工程可研報告及前置要件編制工作已經全面鋪開,并已完成可研初稿,力爭年底前立項獲批,2023年開工建設,2025年前為新增30.15萬畝水田提供灌溉用水。其間,省水利廳將積極與自然資源部門共同研究水利骨干工程和田間土地整理之間的匹配協調,達到同步實施、同時見效,確保我省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取得預期目標。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昕 攝影 郭亮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骨干工程 資源綜合利用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