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11月15日,我省第137例(全國14279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張凱程在吉大一院采集室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他的善舉將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更拯救了一個家庭。同時,他的這份愛心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冬日里的一份溫暖。
今年19歲的張凱程是北華大學美術學院環(huán)境設計21級的學生,加入中華骨髓庫,對他來說是一次命中注定的“邂逅”。
在他18歲剛剛步入大學校園那年,他和同學們參加了吉林市紅十字會組織的“無償獻血、造血干細胞捐獻進校園”宣傳活動。當時的他就被志愿者的現(xiàn)身說法所感動,在了解到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意義后,便毅然留下血樣加入到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了一名入庫志愿者。自此,他便時刻準備著“髓緣”的到來。“那次活動是我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活動,志愿者們的分享特別讓人感動,他們的事跡帶給我勇氣和力量,我也想像他們一樣,去挽救別人的生命,盡我所能去幫助那些血液病患者。”
在等待“髓緣”的日子,張凱程相繼加入紅十字志愿服務的隊伍,在校園和吉林市商圈,經(jīng)常能夠看到他們在人群中宣講造血干細胞捐獻意義和相關知識的身影,用實際行動給那些等待配型的血液病患者帶去希望。
入庫僅一年的張凱程就接到了來自省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管理中心的電話,當?shù)弥约号c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時,當即便懇切地表達了捐獻意愿。他的家人和學校導師得知此事后,也非常支持凱程的決定,在他準備入院當天,吉林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及學校師生們特意為他精心準備了歡送儀式,鼓勵并祝愿他創(chuàng)造出“生命的奇跡”。
“從工作人員那里了解到,和我配型成功的患者與我都是‘00后’,本應和我們一樣享受大學的美好生活的他,現(xiàn)在卻不得不每天在醫(yī)院度過,這讓我很痛心,我希望通過這次捐獻能夠讓他早日擺脫病魔的糾纏,更希望今后的他可以樂觀面對人生,感受生活美好。”張凱程說。
中國吉林網(wǎng) 吉刻APP記者 越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yè)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fā)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內(nèi)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