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長春市納入保障范圍的城鄉困難群眾可享受低保、特困供養、價格臨時補貼、水電氣熱補貼、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最多達16項惠民補貼、物質幫扶和救助服務的政策措施。
(資料圖片)
年初以來,長春市民政局對困難群眾多維度實施“資金+物質+ 服務”救助新模式,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在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中的兜底性、基礎性作用,堅決守住民生保障最后一道防線。
發放救助金11.7億元
據了解,長春市民政局強化基本生活救助,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17.4萬名城鄉低保對象、2.6萬名特困供養人員發放救助金11.7億元。為讓困難群眾祥和過節,今年“兩節”期間發放節日補貼2248萬元。為進一步保障困難群眾順利過冬、溫暖生活,及時向1.8萬戶困難群眾發放供暖補貼2300余萬元。加大對全市1321名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救助力度,集中供養保障標準達到每人每月1500元。發揮慈善助學項目在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中的積極作用,持續開展“愛心圓夢”品牌助學活動,按每人最高1萬元標準發放助學金,讓貧困家庭子女圓了“大學夢”。
在圍繞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等方面,進一步提高物質保障水平。疫情期間為滿足困難群眾對基本生活物資的迫切需求,市區兩級民政部門投入900萬元,為特殊困難群眾提供生活必需品上門送貨服務。大力推進家庭養老床位建設,為失能老年人家庭建設有護理床、網絡服務終端等設備器具的家庭養老床位,滿足失能老人的居家養老需求。加大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力度,疫情期間市區兩級主動排查救助外地滯留在長臨時遇困人員1000余人,發放食品、棉大衣等生活物資和衛生包近2000份。
滿足多層次多元化需求,實施系列服務項目
中國吉林網在采訪中了解到,為滿足困難群眾多層次多元化需求,長春市民政局發揮民政職能作用,引入社會力量和慈善資源等,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社會組織公益創投等靈活多樣的服務方式,實施困難群眾救助需求評估等系列服務項目。
開展家庭養老床位照護服務項目,遴選50家服務機構,制定3個服務套餐,為4000余人次上門提供37項專業化、高質量的照護服務。
聚焦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群體,全面落實政府購買社會組織6項關愛服務;關心關愛重度殘疾人等困難對象,開展康復輔助器具租賃服務試點,提供康復輔助器具租賃服務2000余件。
持續落實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向10類困難老年人按每人每月200元標準提供居家養老服務,老人或其監護人通過手機在線下單,就能購買到助浴、助潔、助行等11類30余項服務。
為解決高齡、空巢、獨居等老年人吃飯不方便問題,新建21個敬老餐廳,讓老人吃出“幸福滋味”。
同時,積極鏈接愛心組織、愛心企業,打造48支社區慈善基金,為轄區困難群眾提供定制化、專業化、人性化服務,有效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真正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郭雍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