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吉林,這里很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3日,“多彩”讓我們被央媒聚焦。
綠色吉林
今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多地出實招》介紹了吉林,落點撫松。
綠色生產加速推進,綠色消費方興未艾,低碳節能蔚然成風,生態環保融入日常……近年來,人們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綠色越來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報道中,這樣介紹吉林:“看,在吉林撫松,秸稈禁燒、農藥減量,農田土壤的碳匯功能得到更好發揮。”
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吉林拿出實招!
《天空之眼看吉林丨白城:奮楫篤行期待下一個豐盈》這是新華網通過“吉林一號”衛星在太空中拍攝的吉林省白城市。
報道中寫到,近年來白城市大力實施河湖連通、植樹造林、草原治理、濕地修復“四大工程”,取得了豐碩成果。同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強市,突出環保優先,打生態牌、走綠色路,充分發揮“區域位置獨特、農牧資源豐富、清潔能源富集、生態環境優良”的特點,全力推進“兩山”理念轉化,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
金色吉林
金色的吉林,既代表“黃金玉米帶”,也代表著豐收的喜悅。
這不,央視《新聞直播間》以《鹽堿地豐收的背后 加強技術創新 深挖增產潛力》為題報道了咱吉林。
吉林通榆位于我國蘇打鹽堿地分布區,今年當地通過推廣先進耕作技術,讓鹽堿地打出了高產糧,全縣玉米產量超32億斤,創下歷史新高。
報道最后表示,今年9月,吉林省出臺首個鹽堿地綜合利用政策文件,明年將通過復制推廣更多高產耕作技術模式,進一步挖掘增產潛力。
白色吉林
吉林,以冰雪為名片。進入冬季,白色,屬于吉林!
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的《觀長白丨“長白天下雪”之你好,吉林市!》,帶領讀者“身臨其境”地走進了吉林市。
報道中介紹,近年來,吉林市全面貫徹落實“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厚植冰雪優勢,釋放冰雪紅利,變“冷資源”為“熱產業”。去年11月份,吉林市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成立,這是全國唯一的省級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平臺,進一步引領吉林市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
賞霧凇、滑粉雪、看民俗……以冰雪為名片,吉林市逐步完善冰雪旅游產品體系,讓冰雪資源越“燃”越旺。
從吉林市“出來”,咱們再“走進”延邊州。
中國新聞網推出報道《延邊州新雪季啟動 計劃舉辦節事活動27項》。
2022-2023新雪季主題是“長白天下雪‘吉’美在延邊”,全州參與冬季產品提供的景區和鄉村旅游經營單位已有21家,計劃舉辦節事活動27項,從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期間,周周有活動,月月都精彩。
發布會上介紹,舉辦此項活動,以促進體育與經濟、社會、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為目的,全面展示延邊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促進延邊冬季冰雪運動和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青春的吉林
今天,除了五彩的吉林被聚焦外,還有青春的吉林也被關注。法制日報刊發報道《在為民服務中找到人生價值 記吉林東遼縣青年民警林源 》。
報道從林源個人在工作中的小角度展現了大作為。近年來,因工作出色,他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嘉獎兩次。2017年榮獲“東遼縣最美人民衛士”“五一勞動模范”榮譽稱號。2020年榮獲“敬業奉獻型”黨員稱號。2021年被省公安廳評為戶籍業務標兵,被吉林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警愛民”模范。
這才是,青春的模樣!
還有一個吉林元素不得不說,那就是“紅旗轎車”。
今日,科技日報刊發《全新紅旗H5成功挑戰國內首次三車連碰試驗》。
報道中介紹,近日,一汽紅旗在天津中汽中心進行了“全新紅旗H5國內首次三車連碰”公開試驗。該試驗亦稱為“100km/h相對速度對碰連環追尾挑戰”,試驗工況極為苛刻,這也是國內首次模擬真實道路交通場景中可能遇到的極端突發狀況。
試驗的結果是,測試車輛拿到了優異的成績單。首先,三臺參試車輛乘員艙完整、乘員生存空間充足;其次,碰撞過程中車門未曾打開,碰撞后車門可以順利打開,確保逃生和救援順利;同時,氣囊順利點爆、安全帶預緊點爆、座椅和安全帶均未失效,進一步保障乘員安全;最后,燃油未泄露、安全性良好。三臺試驗車內假人綜合得分表現優秀,整體傷害較小。
報道最后,一汽紅旗相關負責人說:“全新紅旗H5是以高于2021版C-NCAP五星安全作為設計標準的B級三廂轎車,在安全性上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我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國人信任和選擇自主品牌,助推中國汽車工業的不斷向前,推動國內汽車市場的持續繁榮。”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越明
圖片為網絡截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