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央媒看吉林都有哪些看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準時上線”,中國吉林網帶您一起圍觀。
透視一省經濟,看“量”更要看“質”,讀“形”也要讀“勢”。
眼下吉林,經濟發展積極因素正加速聚集,動能轉換成效顯著。
日前,人民網在一篇名為《政策持續發力 我國工業經濟回穩向好基礎不斷鞏固》報道中,就點出吉林系列亮點。
文章提到,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經濟運行數據,10月份,吉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9.2%。其中,1至10月吉林省整車產量同比增長0.8%,紅旗品牌產量超過24萬輛,10月份汽車產業產值同比增長7.9%。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工業室主任付保宗表示,經過多年積累,我國工業領域壯大成長了眾多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中居于龍頭和主導地位,在一定區域乃至全國關聯帶動著諸多上下游配套企業,不僅發揮規模效應直接保障了工業穩定發展,也通過溢出效應間接提升了工業能級。
中國吉林網注意到,在保障措施加快落地,穩定市場預期釋放企業發展活力進程中,吉林用生動實踐詮釋高質量發展。
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支撐。
下面這篇報道,央媒就將筆觸聚焦在吉林農民職稱評定上。
12月2日,中國新聞網以《根植農村熱情高:吉林省的“莊稼把式”有了高級職稱》為題,對吉林農民職稱評定給出觀察。
中國吉林網通讀全篇,被鮮活案例深深吸引:
“沒想到,我這個地地道道的‘莊稼把式’還能評上高級職稱。”最近,農安縣宗光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宗光多了個“身份”——吉林省鄉村振興高級農技師,這讓他十分自豪。
近日,來自吉林省農業生產一線的300名“莊稼把式”“田秀才”“村創客”等,獲評第二批鄉村振興人才高級職稱。
在黑土地上搞農業種植10余年,李宗光所在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創新開展了六行保護性耕作模式。今年,他的合作社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770公頃,實現社會化服務與全程機械化有機結合,糧食產量平均增長10%。
“這個高級職稱讓我們農民更有尊嚴、更有社會地位了。”李宗光說,這份榮譽也激勵他繼續鉆研農技服務,做好黑土地保護。“別看我46(歲)了,我還在學習,現在是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的一名在讀生。”
52歲的吉林省白城市嘉和云農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付春光,被評為吉林省鄉村振興高級電商營銷師。
從事農村電商工作的7年里,付春光依托自己創辦的公司,聯合當地農業農村局、供銷社為農民開展科技興農培訓100余場,帶動7家農戶創業,幫助40多名農民實現就業,還包保幫扶7戶家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我們組織農民學習新生產技術,通過電商模式幫助農民打通蔬菜等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也振興了村集體經濟。”
延邊光東朝鮮族民俗旅游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麗娜,是吉林省首批農民高級職稱獲得者。“不僅僅是獲得了一個職稱,更多的是獲得了各種政策支持和參與學習的機會,這一年來,在和村民以及其他企業的溝通合作中,我這個身份也更有信譽感。”
2011年,26歲的楊麗娜返鄉創業,以民宿產業帶動鄉村發展旅游,逐步把吉林省延邊州光東村打造成了“朝鮮族民俗文化+稻田文化”融于一體的特色村落。如今,光東村走上了一條以“旅游+農業+研學+互聯網”為主導的鄉村振興之路。“村里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我們現在年接待游客達30多萬人次,累計為村集體分紅近200萬元。”楊麗娜說。
同樣,中國吉林網也從“身份”到“職業”轉變中,讀到農民職稱評定背后的一些信號。
比如,示范性和風向標。
文章中提到:
“作為農民評職稱的先行省份,吉林省在評審范圍、標準和方式上都有所創新。”吉林省人社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張福新介紹,該省通過“正名”“授權”的方式,進一步增強鄉村振興人才榮譽感和使命感。在評審標準上,除了突破學歷、論文、身份、年齡等門檻外,格外看重參評對象“帶動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的綜合能力,強調以其在鄉村振興中的貢獻度和示范性來衡量,突出了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導向。
張福新介紹,獲得職稱的鄉村人才根植農村熱情大為提升,返鄉創業人才的獲得感和創業底氣有所增加。
據悉,吉林省自2021年開展首批鄉村振興人才職稱評審以來,已累計評出高級職稱600人、初中級職稱約3400人。“2023年,吉林省將繼續開展鄉村振興人才職稱評審工作,預計再評審出鄉村振興人才職稱獲得者2000人左右。”張福新說。
融合創新推進文旅發展,吉林又有大動作。
日前,中國吉林網在新華網刊發的一篇題目為《政校合作 共建吉林省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研究中心》報道中提到,為了積極響應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門出臺的《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吉林藝術學院共建“吉林省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旨在推動創意設計賦能鄉村旅游品牌建設。
據悉,“研究中心”依托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美術學院、新媒體學院、動漫學院、藝術管理學院等學科專業優勢,開展以研究創意設計賦能鄉村旅游品牌建設、旅游文創品牌創新戰略設計、品牌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等系列工作,構建吉林創意設計賦能鄉村旅游品牌建設、旅游文創設計的第一智庫平臺,力爭成為專注于創意設計賦能鄉村品牌建設的綜合設計研究機構。
據了解,當前,“研究中心”將重點圍繞吉林省創意設計賦能鄉村旅游品牌建設,挖掘省內鄉村地域文化,致力于打造具有國內代表性、示范性的鄉村旅游精品村的示范點。未來還將結合文旅產業發展實際,開展文化創意賦能文旅產業的相關工作。
文與旅相伴,旅因文而興。文化創意賦能文旅產業,值得期待……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欒喜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