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的“央媒看吉林”,將視角聚焦長春光機所。
(資料圖片)
12月13日,我國綜合性太陽探測專用衛星“夸父一號”首批科學圖像對外公布,其中,多幅圖像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批圖片由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制的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獲取。
中新網在報道中寫道,中國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夸父一號”在10月25日遇到日偏食,由于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LST)導行鏡受到遮擋,導致信號逐漸消失,科研人員一度懷疑是設備故障,連夜開會研討。通過衛星傳回的遙測信號,分析了所有的故障模式,并沒有發現儀器本身有問題。后來,遙感數據傳回后,經分析才知道幸運地拍到了日偏食。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LST)是“夸父一號”三大載荷之一,由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牽頭研制。
同時,中新網用《中國“光學搖籃”如何助“夸父”逐日?》為標題,為長春光機所點贊。
央廣網在報道中提到,經過兩個月的在軌運行,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完成了初步參數調整及定標工作。下一步,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將聯合科學團隊,繼續深入開展測試工作,獲得更多、更高質量的太陽觀測圖像,為科學研究和空間天氣預報研究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還將做好雙波段日冕儀的開機和測試工作,在121.6nm和700nm兩個波段觀測日冕變化。
長白山再上榜!
據新華社的報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12月10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宣布,更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綠色名錄,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11處中國自然保護地入選。長白山地處中國東北,是東北亞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被譽為世界少有的“物種基因庫”和“自然博物館”。
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最早建立的自然保護區之一。當地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地區社會經濟蓬勃發展,生態保護成效顯著。
不只是長白山的生態保護,近年來,吉林省在水污染治理上的做法也可圈可點。
12月15日,中國環境報在一版重點關注了吉林東遼河水域的治理。
文章中提到,吉林省將遼河流域污染治理作為政治大考,著力在治本清源上下功夫,打好流域治理工作“組合拳”,全力推動督察問題整改落實。
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截至目前,吉林省在遼河流域共規劃195個項目,總投資189.9億元,集中推進水污染防治攻堅,全面開展水生態修復,強力實施水資源保護,東遼河水環境質量創造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國考斷面全部達到Ⅳ類及以上。
目前,吉林省在東遼河流域治理中,共新建城市污水處理廠10座、鄉鎮污水處理設施32座、鋪設污水管網436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535個。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李志明 部分圖片為網絡截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