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始更新,改革正當時。
2023年1月1日,長春市醫保重要改革之舉——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正式啟動實施。自此,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資金實現家庭成員共用共享,參保職工門診看病實現“自付”向“醫保”的重要跨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改革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是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長春市結合工作實際,充分考慮參保人所需,立足個人賬戶、門診待遇、急診保障等多維度惠民保障,建立了全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
(一)建立個人賬戶家庭共濟賬號,擴大個人賬戶使用范圍
參保職工通過“吉林醫保公共服務”微信公眾號“服務大廳”的“家庭共濟”模塊,可以自助建立個人賬戶家庭共濟賬號,完成家庭成員備案登記后即可實現個人賬戶資金家庭共享共用。本人及綁定的家庭成員即可使用個人賬戶資金支付目錄內、外的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等醫療費用,還可用于繳納職工大額醫療費用補助、長期護理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費用。
(二)完善職工門診保障政策,門診就醫醫保可報銷
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是由個人積累式保障轉向社會互助共濟保障的關鍵一環。按省統一要求,2023年起,在職職工個人賬戶計入標準調整為本人工資的2%;退休人員個人賬戶按定額計入,2023年退休人員個人賬戶計入標準為2021年養老金平均水平的4%,2024年1月起,調整為2021年養老金平均水平的2.8%。改進個人賬戶計入辦法后增加的醫?;鹑坑糜陂T診保障,通過“兩擴大、三提高”全面提升職工醫保門診保障待遇。
“兩擴大”:門診保障機構更多、就醫更方便
擴大定點醫療機構范圍。門診保障不再局限于二級及以下公立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等,門診統籌報銷范圍擴大到三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門診慢性病擴大到三級(市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
擴大門診待遇保障范圍。在門診報銷不再局限于合規藥品費用,符合規定的診療項目、醫用耗材等將全部納入門診報銷,即在門診開藥、做檢查等都可以報銷。
“三提高”:門診報銷比例更高、惠民更強
提高門診統籌醫保報銷比例。在職職工在定點醫療機構享受門診統籌待遇時,由醫保報銷為50%調整為按醫療機構級別報銷,報銷比例為50%~60%,退休人員在此基礎上提高2個百分點。
提高年度報銷額度。門診報銷年度最高額度由1000元提高至2000元。門診慢性病報銷額度不再與門診統籌共同疊加計算。單獨計算后,門診慢性病年度報銷額度由5250元提高至6500元。
提高慢病報銷標準。參保職工每增加一種門診慢性疾病,不再按年度合規醫療費用額度960元定額累加,調整為直接按照病種限額累加。例如,同時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之前最高可報銷2520+960×70%=3192元,現在最高可報銷2520+2520=5040元。
(三)設立年度起付標準,新增急診、搶救保障待遇
參保職工在定點醫療機構經急診(含急診留觀)、搶救后轉入住院治療,或急診期間死亡的,其符合規定的急診(含急診留觀)、搶救醫療費用可按照同級別定點醫療機構醫保住院政策報銷。經急診(含急診留觀)、搶救后轉入住院治療的,不再收取本次住院起付線。
同時,設置職工醫保年度起付線,以降低年度內多次住院參保患者的經濟負擔。參保職工在一個自然年度內,起付線累計達到年度6000元起付標準后再次入院的,不再收取起付線。門診特殊疾病、“雙通道”藥品、符合規定的急診(含急診留觀)、搶救起付線等均計算在年度起付線中。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越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