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首先要產業振興!”在今年的全省兩會上,省人大代表、圖們市富巖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袁海斌說,自己今年精心準備的建議,都是與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有關的。
(資料圖)
袁海斌的圖們市富巖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創于2009年。“當時,我剛從國企下崗不久,在家和妻子一起養鵪鶉,我們的養殖場規模最大時曾一度在省內領先,也帶領不少村民賺到了錢。” 袁海斌說,讓他沒想到的是,一場意外,讓他的創業之路走入困境。
創業受挫怎么辦?
憑借多年的市場經驗和深入調研,袁海斌決定從頭再來,這一次,他的目標轉向消費市場大眾化、需求量大且相對穩定、村民更容易上手的生豬養殖。
2016年,合作社獲得扶貧項目專項資金500萬元,不僅發展壯大了合作社規模,更輻射帶動長安、月晴兩個鄉鎮的160戶200余人。
“發展項目帶動村民脫貧,不污染周邊環境與村民和諧共存是底線,讓村民看到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有信心一起干是目標。”袁海斌介紹,在生豬養殖上,他始終堅持探索綠色生態養殖新路。
經過科學化的管理、精細化的經營,短短3年間,袁海斌的合作社就達到了年出欄無公害生豬5000頭、商品仔豬5000頭、生產果蔬50噸的規模。在延吉市設有2家肉品銷售處,年銷售富巖牌無公害豬肉800余噸,已成為機關企事業單位、延吉市中小學及駐地方部隊肉品供應商。
如今,合作社將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實行“七統一一分散”的服務模式,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標準化鏈條式服務,帶動周邊農戶進行生豬養殖和果蔬種植,在實現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同時,帶動農戶致富。
“今年,作為省人大代表,我內心充滿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也感到身上這份沉甸甸的責任。”袁海斌說,作為一名來自農村的人大代表,會議期間,他要認真參與審議工作,積極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建言獻策。會后通過代表工作站和走訪入戶的形式及時傳達會議精神,仔細傾聽村民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帶去黨和政府的最新優惠政策,積極幫助他們創業致富,為推動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袁海斌透露,下一步,在做好生豬養殖產業的同時,他將帶領合作社的農戶們積極融入我省實施“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將農田里的秸稈變成飼料,利用圖們市打造“長安延邊黃牛小鎮”的契機,采取“村集體+合作社模式”,發展養牛項目,年預期出欄1000頭,實現利潤可達80萬元,為村集體經濟積累20萬元,持續鞏固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帶動更多農戶實現增收。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昕 彭紳 殷維 馬瑞/視頻 郭亮/攝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