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講成績很實,談問題很準,說目標可行。我完全贊同擁護這個報告……”在政協分組討論中,省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黨委書記蘇陽感受很深。
大會開幕后,他與熟悉的委員們分享了他帶上會的提案,很快就引起了其他委員們的共鳴。
什么提案受到如此關注呢?在對話中,記者也找到了答案!
【資料圖】
關鍵詞,鹽堿地!
我省西部地區地處平原,土地遼闊,地下水資源豐富,但土壤鹽堿化較重,是世界三大蘇打鹽堿地集中分布區之一,生態環境脆弱,農田鹽堿化障礙嚴重,嚴重制約我省農業現代化發展和西部鄉村振興。
蘇陽委員帶來的提案也是為此而提!
“鹽堿地作為我國重要的后備耕地資源,綜合利用潛力巨大。穩步推進我省西部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試點,加快推進試點工作,尤為重要。”蘇陽說。
蘇陽委員表示,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試點,作為加快實施“千億斤糧食”工程中的“八大工程”之一,其實施方案已于去年9月獲得國家批復。眼下,鹽堿地治理工作需要加快推進實施。
有建言,也要有對策。
蘇陽委員用“五個點”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一個是注重鹽堿地科學治理,完善推廣以東北地理所‘大安模式’為代表的有效治理模式。”蘇陽委員表示,20多年鹽堿地治理實踐證明,大安模式是低成本、高效率、可復制、易推廣的鹽堿地高效治理與綜合利用模式。應進一步完善推廣大安模式等先進的鹽堿地治理技術,為西部鹽堿地治理示范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其次,建立集中連片規模化治理機制,確保鹽堿地治理質量達標效果可持續。蘇陽委員介紹,我省西部鹽堿地區域處于“胡煥庸線”西北側,年均降雨量400-600毫米,解決農業發展問題必須靠農業現代化。鹽堿地治理首先應把分散在農戶和小規模經營者手中的土地集中起來,解決土地集約化經營問題,為鹽堿地規模化治理和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建立創造條件。
“應大力度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把低效的鹽堿地集中起來,規模化改造成高標準農田,實行現代農場化運營。”他說。
同時,建立我省鹽堿地治理工程技術中心,為鹽堿地治理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蘇陽委員說,在大安堿地生態試驗站(CERN/國家站)的基礎上,設立國家級的吉林省鹽堿地治理工程技術中心,推廣鹽堿地治理“大安模式”系統解決方案,為我省鹽堿地治理試點及工程建設提供專業化、權威性的技術指導、標準制定與監測平臺,特別是對涉及政府補貼和土地交易等關鍵環節建立嚴格的監評制度,切實保證工程質量。
此外,還要引入央企參與鹽堿地治理,化解我省治理與建設資金投入瓶頸。
“央企是國民經濟的‘頂梁柱’和‘壓艙石’,為國家糧食安全托底也是央企的重要戰略性任務。我省西部鹽堿地治理應把央企的力量吸納過來,推動央企戰略性投入資金和建設力量,與中直機構建立西部鹽堿地治理投資合作機制,通過省部共建、央地企合作,加速形成集資源、資本、技術和市場四位一體的效益規模。”他說。
最后,還要建立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資源配置機制,鼓勵對鹽堿地治理的長期戰略性投入。蘇陽委員繼續說到,按照規定,土地占補平衡指標跨省交易須為未利用地,且在國家自然資源部門土地交易中心掛牌。土地交易既是各方關注的熱點,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敏感環節,應建立鹽堿地治理土地占補平衡指標跨省公平交易機制,讓交易過程公開透明,讓企業效益可預期。鼓勵企業做規模化戰略性投入,推動鹽堿地治理工作可持續發展。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全面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加快推進良田建設、鹽堿地綜合利用、水利保障、種業振興、農業機械化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培育、產糧大縣振興、智慧農業建設八大工程建設,打造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核心區,讓中國人的飯碗更多裝吉林糧。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
采訪最后,蘇陽委員表示,面向未來,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的科學家們將繼續深耕一線,把論文寫在吉林大地上,答好吉林鹽堿地這道“農業之題”。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越明 王濤 文/攝
趙葉洋/攝像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