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決不放過一處凍害!”-世界最資訊

            “決不能放過一處凍害!”蘭新鐵路K407+500處芨嶺線路段,柳常財大聲提醒工友。他是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武威工務段芨嶺線路車間主任,已在芨嶺堅守了30年。

            芨嶺平均海拔2200米,每到冬季,線路設備凍害情況嚴重。“凍害會造成軌枕局部隆起,需要采取順坡、調整墊板的方式整治,使線路軌道變得平順。”柳常財向記者解釋道,“我們芨嶺線路車間管內122公里線路,每年都會出現2400多處凍害,職工平均每天要消滅近30處行車隱患。”


            (相關資料圖)

            春運期間,蘭新鐵路每天開行近300趟旅客列車和貨車。保障蘭新鐵路大動脈安全運輸是壓在柳常財和工友們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1月26日,柳常財帶領工友對芨嶺至大青陽站區段的線路進行巡檢作業。中午13時,大家進入護網內開始檢查線路。作業人員有的手持軌距尺每三五步就停下來測量線路設備的幾何尺寸,有的手拿石筆把設備凍害情況清晰地寫在軌枕上。

            “我們的工作一點兒也不能差,差一點兒也不行!”柳常財單膝跪在鋼軌上,反復觀察比較線路的高低情況。“我們的檢查以毫米計,一旦病害超過允許誤差范圍,列車行駛時就會晃動,影響旅客的乘車體驗。”

            巡檢作業歷時近4小時,眾人徒步完成了4公里線路檢查任務。工作期間,柳常財每天的微信運動步數都超過2萬步。他一步一個腳印,確保蘭新鐵路的安全暢通。

            凍害隱患排查出來后,接下來是抓緊處置。每天凌晨有兩個小時的維修時間,作業人員要在這個時間段內完成凍害處理。1月27日凌晨4時52分,作業開始。1把軌距尺、3臺螺栓機和2臺起道機就是柳常財和工友們的“手術刀”。作業人員借助頭燈的光亮,將固定鋼軌的螺栓松掉,再用起道機把鋼軌頂起,在鋼軌底部墊入墊板,最后緊上螺栓,讓鋼軌重新變得平順。

            卸扣件、起撬、撤墊、松撬、緊固、回檢,整個“手術”過程井然有序地進行著。此時的氣溫低至零下24攝氏度。柳常財來回穿梭于作業現場,彎腰仔細回檢線路的幾何尺寸,呼出的氣飄在眉毛、眼睫上,結成霜花。

            清晨6時52分,作業結束,線路正點開通。柳常財看著載滿旅客的列車飛馳而過,凍得通紅的臉頰上露出了笑容。

            (本報記者王冰雅宋喜群本報通訊員黃貴彬鄭軍丁波)

            來源:光明日報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作業人員 凍害情況 幾何尺寸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