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省市場監管廳副廳長王淑英介紹了《吉林省利企惠企市場環境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簡稱《方案》)有關情況。
(相關資料圖)
起草背景及過程
當前,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影響,市場主體面臨的困難較多,亟需采取超常規舉措,全面營造利企惠企的市場環境,幫助市場主體解難題、渡難關、復元氣、增活力。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由省市場監管廳牽頭實施利企惠企市場環境建設工程。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圍繞破解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的痛點堵點問題,省市場監管廳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起草了《方案》,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印發。
38項重點任務,為加快吉林全面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方案》聚焦市場主體當前急難愁盼的問題,從轉變政府職能、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角度,將市場環境細分為準入準營環境、競爭環境、創新環境、發展環境、信用環境和監管環境,提出38項重點任務,力爭實現“兩降”(市場主體經營成本和融資成本明顯降低)“兩不”(市場監管領域“非必要不檢查”“非必須不處罰”)“兩升”(市場主體質量和數量有效提升)目標,為加快吉林全面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建設統一開放的市場準入準營環境。深化企業開辦“網上辦、一日辦、免費辦”,統一全省市場主體登記文書規范和審核標準,深化“證照分離”“證照一碼通”改革,探索新業態個體工商戶“集群注冊”,減少外貿企業經營限制,讓市場準入準營環境更加公開、透明、可預期。
二是建設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強化公平競爭制度保障,在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開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依法查處平臺企業“二選一”、刷單炒信、大數據殺熟、強制搭售等違法行為,引導市場主體有序競爭。
三是建設充滿活力的市場創新環境。建設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爭創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檢驗檢測技術創新中心,開展吉林省質量獎評選表彰,創建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發揮吉林省、長春市兩個國家級保護中心作用,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最大限度激發市場創新活力。
四是建設成本低廉的市場發展環境。開展“一照多址”改革,簡化分支機構登記手續;實行藥品、醫療器械注冊“零收費”;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清理規范政府和行業協會商會收費,降低金融、物流服務費用,規范水、電、氣、熱等市政公用服務價外收費,實現報裝容量160千瓦以下小微企業用電報裝“零成本”。查處金融機構轉嫁成本、強制搭售產品行為,配合有關部門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不斷降低市場主體經營成本和融資成本。
五是建設誠實守信的市場信用環境。配合有關部門健全政務守信踐諾機制,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行動,杜絕“新官不理舊賬”等行為。實施“信用助企”行動,提供信用培育、信用承諾、守信合規、失信警示、信用修復全鏈條服務,市場主體輕微差錯免于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六是建設無事不擾的市場監管環境。深化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探索金融科技、網上直播和短視頻營銷等領域“沙盒監管”、觸發式監管。嚴格規范執法行為,制定執法工作指引和標準化檢查表單,避免“一刀切”“運動式”執法。健全免罰清單制度,開展合規改革試點,杜絕過度執法、任性執法,做到“非必要不檢查”“非必須不處罰”。
下一步,省市場監管廳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有關部門一道推動政策直達快享,促進市場主體量質雙升,共同當好市場主體的“守護者”和市場秩序的“維護者”,以營商環境“軟實力”打造利企惠企“新高地”。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昕 郭亮/攝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