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教書育人 不忘志愿心-環球熱推薦


            (資料圖)

            他身兼教師和志愿者雙重身份,在學生和孩子們成長的路上精心育人、深情守護。他積極投身青年志愿服務工作,累計參加志愿服務時長超過2000小時。他指導幫助過的學生達2000多名.……他就是延邊大學繁星青年志愿者協會藝術學院分會志愿者姜賀洋。

            自2018年畢業留校工作后,姜賀洋在做好本職工作之余積極投身于志愿服務工作,他所在的延邊大學繁星青年志愿者協會藝術學院分會每年都要利用寒暑假走進延邊州大大小小的村莊,為孩子送去藝術課。“村小里沒有專職藝術老師,但孩子們特別需要這方面的啟蒙。所以我們組織起三下鄉藝術支教團,在經過調研后,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準備好藝術支教內容,讓孩子們感受到藝術的美好。”姜賀洋說道。

            據姜賀洋介紹,為了確保支教效果,他們每次都要組織起15人左右的團隊,開展為期十天的支教活動。去年8月,姜賀洋帶領支教團走進和龍市南坪鎮車廠學校,為這里的40余名學生進行器樂、合唱、舞蹈和表演等藝術課程教學,提升鄉村學校的美育教育。

            “每門課程我們都安排了80課時的教學時長,通過學習可以讓孩子們熟練完成一部音樂作品,熟練掌握作品中的演奏、演唱或表演技巧及細節處理,準確表達出作品內涵。”姜賀洋表示,同時支教團還啟動“1+20+1”計劃,即一名志愿者幫助20名學生學習藝術課程,幫助一名具有藝術天賦的學生利用藝術升學。

            身為師者,在2022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姜賀洋從3月份開始主動住校,累計住校105天。住校期間,他先后開展了“云端美育”“云端德育”等線上主題活動。他參與制作的延邊大學抗疫版《奉獻》《人世間》、臥龍合唱團云端合唱《這世界那么多人》《歌唱祖國》等作品,展現出了延邊大學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精神風貌,被人民網、學習強國等多個平臺轉載,累計瀏覽量超過百萬余人次。

            姜賀洋參加鄭律成音樂研究實踐團隊,前往延安研究“軍歌之父”鄭律成先生的革命精神和藝術創作內涵。該團隊在2021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鏡頭中的三下鄉”評選活動中獲“優秀報道團隊”榮譽稱號;在2022年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延安專項活動中獲“優秀實踐團隊”榮譽稱號。

            “榮譽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我會繼續深入挖掘志愿服務工作的‘立德樹人’內涵,致力于志愿服務品牌化、項目化,在奉獻中成長,在付出中收獲,讓志愿服務精神綻放芳華!”姜賀洋說。

            一名老師,一名志愿者,他用自己的經歷見證雷鋒精神在青年志愿者身上熠熠生輝。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濤 圖片由姜賀洋提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青年志愿者 服務工作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