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3月24日,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工作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中宣部隆重表彰了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組織工作先進單位和優秀作品。吉林省委宣傳部報送的廣播連續劇《黑色沃土》獲得優秀作品獎。這是吉林廣播電視臺廣播劇作品連續第六屆獲此殊榮。
《黑色沃土》是以我省梨樹縣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創新實踐為題材,描寫了吉林新時代新農民發揮合作社的示范引領,在土地耕作方式的變革中探索耕地有效利用和保護途徑的故事。兩年精心創作,鍛造了這部精品廣播劇。
《黑色沃土》主創團隊在工作
《黑色沃土》之所以能夠在眾多廣播劇中脫穎而出,首先是因為選題策略的獨辟蹊徑,該劇編劇于躍說,《黑色沃土》雖然是農業題材,但有別于一般的鄉村振興或脫貧攻堅題材,它是以我省廣大基層干部和人民群眾大力開展黑土地保護、發展綠色循環的故事作為主線,具有題材的獨特性和稀缺性。其次是對原創劇本的反復打磨,2021年,《黑色沃土》的主創團隊先后多次趕赴農業研究院、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與王貴滿、孫一良、楊青魁、韓鳳香、張彥民等多位典型人物深度交流,力爭挖掘出人物原型鮮為人知的故事,積淀更加翔實的創作素材,故事大綱也是數次推翻重建,在經過十幾版劇本改動之后,主創團隊和專家領導都認為該劇的文學性、藝術性到達了一定的高度,正式啟動了錄制工作。最后是錄制環節的精雕細琢,《黑色沃土》的錄制邀請了國內著名導演、作曲家、錄音師、擬音師和配音演員加盟創作,在成品錄制完成之后,又按照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專家、部里和臺里領導的審聽意見進行了解說重新錄制、更新音響素材、增加配樂比重、更改聲場架構等工匠式打磨,將整劇進行了重新制作。最終使《黑色沃土》達到了“可聽、可賞、可品”的藝術境界。
在中國廣播劇七十年發展的長河中,吉林廣播電視臺依托吉林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扶持,以其悠久的廣播劇傳統,深耕本土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以講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謳歌時代為己任,塑造了一大批高揚時代精神、弘揚社會正能量的上乘佳作和典型人物形象。從1997年開始,吉林省廣播劇作品連續十屆獲得“五個一工程”獎,其中由吉林廣播電視臺制作的就有九部。同時,也收獲了中國廣播影視大獎、中國廣播劇專家獎、吉林省委省政府長白山文藝獎等眾多獎項。吉林廣播電視臺還有大量的廣播連續劇、單本劇、微劇等精品廣播劇作品在中央臺和全國多個省市臺播出,并登陸學習強國等新媒體平臺,成就了中國廣播劇創作的“吉林現象”。
而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吉林廣播電視臺廣播劇創作始終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堅守文藝作品的人民性密不可分。近十年來,在新時代的生活圖景中,吉林廣播電視臺的廣播劇作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關注現實、關注時代、關注社會、關注人民。有聚焦我省土地保護性耕作創新實踐的《黑色沃土》,人物原型是吉林省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和農機合作公司董事長韓鳳香;有工業題材的《大國工匠》,主人公原型是中車長客集團的工人技師李萬君;有公益題材的《寶貝回家》,主人公原型是通化尋親打拐網站“寶貝回家”的創始人張寶艷;有環保題材的《野鴨島》,主人公原型是吉林市松花江上的護鳥人任建國;有農村脫貧攻堅題材的《山灣小站》,主人公原型是撫松縣仙人橋鎮黃家崴子村村長柏連福……這些以基層最普通勞動者的故事為原型鍛造出的精品廣播劇,成就了一部又一部感動人心的作品。
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的同時,吉林廣播電視臺廣播劇創作工作也格外注重文藝人才的培養,這也是吉林廣播電視臺廣播劇文藝能常做常新的重要原因。吉林廣播電視臺將廣播劇創作列為每年的重點項目,由許云鵬臺長、謝榮總編輯掛帥,以多次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廣播劇創作人才為核心,成立專門的廣播劇創作小組。同時,吉林廣播電視臺注重培養年輕的編劇及制作力量,定期開展項目研討,召開選題會及業務沙龍,以精品廣播創作團隊為骨干,對廣播劇創作理論進行深入探索和思考,使廣播劇創作傳統在全臺各編播部門開枝散葉,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廣播。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殷維 文/圖/視頻
制作 明鑫睿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