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一張張黝黑臉龐、一個個篤定眼神、一個個質樸笑容無不彰顯最美榮光;
一件件洇油工裝、一道道鍍金老繭、一把把“包漿”工具,是閃耀的金徽章;
無論是頭雁之姿的先行引領,還是默默無聞的后勤保障,幅幅寫真,有力地勾勒出行走在鋼軌上“大國重器”的傲世擔當。
在梅集鐵路線上的老嶺隧道,位于密林之間,聯通著集安和通化兩個邊陲城市,它不僅是連接鐵路運輸的重要“咽喉”,更是以楊靖宇將軍為代表的東北抗聯將士奇襲老嶺隧道的歷史見證。
這個由老中青13名職工組成的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吉林通化工務段橋隧車間第一維修小組 ,常年駐守在長白山區高寒鐵路線上,面對氣候條件惡劣、橋隧病害復雜、作業環境艱苦等實際困難,他們數十年如一日,承擔著管內209公里鐵路沿線的19座隧道、120座橋梁、387座涵渠的巡檢、養護和維修任務,終年守衛鐵路安全。
“東北抗聯精神”在這里創建并光大一代代鐵路人接力前行在這里堅守初心為鐵路安全暢通貢獻著青春與力量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陳志文/文 張秋磊/圖 魏向陽/制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