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7日,吉林省第156例(全國第15744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徐可為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成功實施采集,他的這份愛心也為一位遠方的患者帶去重生的希望。
徐可為是一名律師,也是一名退伍軍人。多年來,他成為了一名“公益多面手”。不僅在無償獻血方面有著不俗的表現,還通過吉林市紅十字會志愿者開展的宣傳招募活動,了解了造血干細胞的相關知識并加入到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的行列。同時,他還是一名紅十字救護員,在日常生活中,他總是默默地在人群中守護著大家,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徐可為雖然特別暈針,但為了參加無償獻血,他還是迎難而上。時間回到2018年,他就曾經利用自己的應急救護知識,在吉林市為一名突然發病倒在街頭的外籍人士提供過應急救助支持,并送其去醫院救治,最終使其轉危為安,他的這份善舉也在當時被當地媒體報道,成為一段見義勇為,弘揚“人道 博愛 奉獻”紅十字精神的佳話。
自加入中華骨髓庫以來,他一直在等待著配型成功的消息,“我知道對于血液病患者而言,造血干細胞的捐獻與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途徑之一,就期待著我能夠早日配型成功,能夠用我微不足道的付出去挽救患者的生命,這太有意義了。”在接到吉林分庫告知他配對成功的消息時,他正在參加吉林市紅十字會舉辦的應急救護培訓班,當時他感覺到很激動,毫不猶豫地便同意了捐獻。他的父母和妻子因擔心捐獻造血干細胞會傷害到他的身體,對此有過猶豫,但是他耐心與家人溝通,通過吉林分庫的大量宣傳素材反復強調“捐獻無損健康”的理念,家人終于消除了顧慮,全力支持他去完成捐獻。
徐可為的所在單位在得知他的這次善舉后,特意在其赴長捐獻前為他舉辦了一場歡送會,并在全單位大力宣揚徐可為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這給了徐可為極大的支持和鼓勵。“本來我就是想低調的完成捐獻,但是領導和同事們的這種重視和鼓勵讓我感覺到溫暖。未來,我一定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參與這份事業,用我的親身經歷帶動更多人加入這份事業。”他說。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越明
文/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