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位于山西晉中榆社縣的云簇湖畔卻涼爽如春。走在沿湖草地上,寫生、彈古琴、騎行、合唱的人隨處可見,生動詮釋了“在這里,每個人都是‘生活家’”的宣傳口號。7月14日,晉中市的“清涼夏爽 暢游晉中”旅游惠民活動在云簇湖畔啟動,百條旅游線路、千場舌尖盛宴、億元消費券等文旅“大禮包”,為游客帶來滿滿的消夏驚喜。
近年來,山西省全力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不斷推進“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建設,山西各地立足氣候和環境優勢,紛紛推出各具特色的清涼避暑旅游產品。
太行山:慢生活讓人流連忘返
太行山一帶擁有獨特的地形、氣候、飲食、醫藥等康養資源稟賦,是消夏避暑的好去處。太行山中的慢生活,也讓眾多游客流連忘返。
晉城市位于南太行山區,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0.5%,居山西省第一。去年5月初,晉城市首批公布的洞頭、松廟、浙水、丈河、杏則等28個重點康養特色村盛裝迎客,全面引爆夏季康養市場。
繁星下沐浴,山谷間入眠,打出“好夢松廟”牌的松廟村通過“驛站進農村”的舊村改造方式,對村里的民居進行升級改造。如今,現代裝修風格和復古院落外觀巧妙融合的民宿區,為絡繹不絕的游客展現著獨特的原鄉風情。“每逢暑假,房間早早就被搶購一空,想來松廟游玩,一定要提前打電話咨詢。”松廟驛站店長李靜說。
據了解,針對每年夏季河南省有約10萬人到晉城避暑度假的現象,晉城市開通了晉(城)鄭(州)、晉(城)焦(作)、晉(城)濟(源)等跨省城際公交和京津冀市場晉城旅游專列,突破了制約最大的交通瓶頸,進一步拉動了客源市場增長。
擁有山水太行之精華的長治市,被譽為“夏季的無扇之城”。其中,太行山大峽谷、通天峽、太行紅山等壯美山川,濁漳河、清漳河、沁河等柔美流水,是八百里太行的最美地段,也是長治發展“避暑游”的最大底氣。
日前,山西省發布29條暑期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長治市3條精品線路位列其中。西溝村、東坪村、七彩村莊、振興村等線路中的村落和景點突出夏季時令特點,為廣大游客消夏避暑、休閑度假提供了多層次、多業態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供給。
去大同、朔州,記得多帶件衣服
在山西,不論季節,凡是說起去“夏都”大同、“塞上綠都”朔州,人們總會被提醒多帶件衣服,其涼爽天氣不言而喻。
近年來,大同市左云縣以建設“京西避暑勝地”為目標,探索打造“生態+旅游”“體育+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等深度融合的產業模式。
每逢盛夏,左云縣在長城沿線建造的夏都、月華池、小河口3處規模較大的寫生基地,常出現一位難求的現象。左云縣自行車騎行愛好者孫權宏說,山西省內外的騎行俱樂部也會組織騎手專門來左云集訓,欣賞邊塞美景,享受夏日清涼。
去年夏天,首屆“清涼古都·消夏大同”全域旅游季啟動,精心打造的8條精品旅游線路日日發車,將周邊10個縣區的54個景點景區串珠成鏈。展演、會展、賽事等22項文化活動,彰顯了大同的無窮魅力,讓游客的納涼生活更加豐富。
地處雁門關外的朔州市年均氣溫較低,即使是夏天也不會超過30攝氏度。在朔城區青果兒生態園內,游客采摘鮮嫩的果實,在戶外自助燒烤,盡享田園生活。朔州將避暑康養、鄉村康養等融合發展,像這樣集采摘、體驗、游樂為一體的鄉村文旅點,遍布全市各區縣。
去年,朔州市右玉縣開展“避暑之旅”系列活動,通過舉辦右玉南山美郡生態酒店篝火節、桃花源生態農莊燒烤季、“杏”福來臨采摘季等活動,持續打響當地“四季之旅”生態文化旅游品牌中的“夏有避暑之旅”品牌。
打造更多山西避暑旅游目的地
山西多地夏季氣候宜人、環境宜居,加之區域位置優越、交通便捷高效、膳食豐富多樣、文化底蘊深厚,發展避暑康養產業,可謂優勢突出、潛力巨大。“避暑+康養”產業的打造,讓“涼”資源產生的“熱”效應越來越大。
在全省布局建設50個文旅康養示范區、建設太忻經濟區世界級旅游康養目的地……2022年的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提出,今年山西省將以建設世界級旅游康養目的地等為牽引,持續深化文旅融合,實施文旅康養市場主體倍增工程,進一步打響“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
7月7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氣象局共同啟動山西避暑旅游目的地創建活動,通過評價全省避暑旅游氣候及生態環境質量,發掘全省消夏納涼、旅游休閑、度假養生的高質量避暑旅游資源,助力打造更多山西避暑旅游目的地。
“將從避暑氣候、生態環境、旅游供給、配套設施等多方面開展評價,各方面均符合標準者,可授予避暑旅游目的地稱號。”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朱萌 郭志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