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
“雙減”政策落地半年來,各地大幅壓縮校外學科補習。對于教育資源相對薄弱、家長經濟能力相對較差的粵東粵西粵北欠發達地區來說,這成為縮小與珠三角地區教育差距的新契機。如何抓住這個機會,破解廣東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多名省人大代表建議加強欠發達地區師資隊伍培養及財政投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透露,廣東正推進綜合教學設計。
校外學科補習大幅縮減
享受教育資源更為公平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落地,要求校內減作業負擔、校外減學科補習負擔。
“雙減”政策釋放巨大正效應的同時,會否成為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拉近與珠三角地區教育差距的新契機?
過去,廣東教育薄弱地區受制于學科類補習資源、家長經濟能力等原因,在學科補習方面與教育發達地區相比“望塵莫及”。“雙減”后,無論是欠發達地區還是發達地區,校外學科補習都大為縮減,孩子們不必再奔波于補課和刷題,有了更多的時間享受童年。
元旦后,廣東再發力,明確義務教育階段線上學科類校外培訓基準收費標準(培訓課時時長為30分鐘)核定為20元/課時人次。各地市也相繼出臺線下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指導價。低廉的價格大大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對于有需求的家庭和孩子來說,可以相對公平地享受到校外教育資源。
將發布綜合教學設計指南
為義務教育課堂“兜底”
“雙減”要求校內減作業、加強作業設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廣東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均執行了作業公示制度,有效減輕了學生課業壓力,并在顯眼位置設置了“年級作業公示欄”,通過定期公示老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內容,避免出現隨意布置作業的現象。
廣東省人大代表、湛江市第八中學副校長陳玉娟介紹,湛江地區的中小學都成立了“雙減”工作小組,推出“‘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等微課題研究,以名師工程有力推進師資隊伍建設。通過教學研究和集體備課,觸動底層老師思想變化,打破作業越多越好的觀念,努力提高課堂效率、學習興趣、學習質量。
省人大代表、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石泉小學校長黃芷君介紹,“雙減”后學校推進課堂教學提高質量,創新作業設計方式、內容,吸引孩子樂于做作業。例如,該校的寒假作業是線上跳繩比賽、家務勞動、公益活動等內容。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正在推進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綜合教學設計,已經在深圳組建了一個未來課程中心,研究怎樣實現學科的綜合教學設計。綜合教學設計成果未來將以指南的形式發布,每一科指南對每一個單元都有具體的教學案例和教學設計,保證包括農村教師在內的每一位教師,拿到指南就會操作。
粵東粵西粵北地區
科創類教育師資有缺口
“雙減”成為“十四五”教育改革突破口,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成為大勢所趨。廣東教育“十四五”規劃提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是教育發展的核心要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教育發展的時代主題,是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的重要著力點。
“雙減”之后,越來越多學校在課后開設素質拓展課程。不過,省人大代表、汕頭市聿懷中學校長邱文榮指出,對于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來說,無論是學校內部還是社會上,素質教育資源、師資都相對缺乏。
黃芷君介紹,學校2000多學生、44個班級,只有1名信息技術老師,沒有專職的科技老師。學校開設的科創類項目課程想引入第三方機構,但受制于質量和經費,也難以達成。此外,山區學校家長對孩子們素質教育培養的觀念還有待提升。
省人大代表、惠州市第十一小學方直分校校長譚文娟介紹,學校開設20多個項目的課后服務,集中在音樂、美術、體育類,而科創類項目比較薄弱,“學校缺乏專職的科學老師,惠州地區科技類的第三方機構數量也不多,編程、航模、人工智能等發達地區開展的素質教育項目我們很難開展起來。”
代表建議
線上共享發達地區優質資源
針對上述問題,陳玉娟建議,在課后服務的落地過程中,要加強對課后服務課程設置、開發的研究和指引,讓課程更加規范、適應孩子發展升級需求,加大對于課程效果的評估和監督。
譚文娟指出,素質教育主要還是由學校承擔,因此歸根結底是加強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業務能力,因此需要提升、培養教師隊伍素質。她建議在與發達地區線上資源共享的同時,線下提升教師的教研和授課能力,提高課堂效率。黃芷君則呼吁加大對“薄弱”地區教育的財政投入。
廣東教育“十四五”規劃提出,改進中小學校評價,開展各級各類教育質量評估與監測,加強評估與監測結果運用;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樹立科學成長成才觀念,扭轉“唯分數、唯升學”單一評價傾向,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雙減”后如何評價教學質量,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指標,“雙減”如何與中、高考銜接,也沒有明確模式。
多位代表建議,盡快出臺相關方案和規定,落實教育評價改革與升學制度的銜接。
問兩會
“雙減”真的能減輕升學壓力嗎?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豐西西 柳卓楠
廣東已進入省兩會時間。今年省兩會,大家關注啥?省兩會前夕,羊城晚報推出“我有問題問兩會”征集活動,誠邀廣大讀者和網民朋友提問,引發廣泛關注。羊城晚報記者梳理發現,“雙減”政策、“三孩政策”的配套措施、鄉村振興等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來自廣州的一年級小學生楊琛雨提問:“雙減”政策實施后,她基本沒有家庭作業了,可她以后還需要面對競爭激烈的升學考試,“雙減”政策真的能減輕升學壓力嗎?
羊城晚報記者將楊琛雨的提問帶給了參會的省人大代表、佛山市高明區第一中學副校長劉潔貞。
“小朋友,你問的問題也是許多孩子和家長都疑惑的問題。”劉潔貞表示,“雙減”政策出臺后,不少家長和學校對于限制課后作業有所擔憂。“小學低齡段最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好的行為習慣、逐步拓展孩子的認知面。”劉潔貞表示,學校方面要關注學生在校學習效果,也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后學習的拓展和延伸。
對于低齡段學生而言,書面作業可以在學校解決,但老師要及時反饋,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業情況。家長要重視孩子課后朗讀、閱讀和表達等方面的指導,幫助孩子拓展知識面、訓練思維能力,培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這些對孩子將來高年級的學習十分有幫助,甚至勝過書面作業帶來的效果。”劉潔貞說,只要大家對“雙減”政策理解到位、學校根據要求做好相關工作和給予明確指引,就不必過多地擔憂孩子將來的成績問題。
劉潔貞表示,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教育教學評價、學生學業評價應當有更科學、更系統、更全面的評價標準,她建議,從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評價學生,不只是以學業成績作為關鍵指標。“家長最擔憂的是孩子將來的升學問題、出路問題,因此,教育行政部門需探索如何進一步推進教育資源均衡,在探索通過增加優質高等院校學位、提升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和社會認可度等方面下功夫。”劉潔貞說。